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研究淮河流域环境变迁史的一部力作

2023-2-13 08:50| 编辑: 刘黎 | 查看: 18573| 评论: 0|原作者: 牛和平 颜晓|来自: 颍州晚报

  
  ——评《淮河流域灾害与治理》
      
  历史上淮河灾害十分严重,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也巨大,认真总结好淮河灾害治理的经验教训意义重大。一段时间以来,学界对淮河灾害治理的经验教训多有研究,但整体性不足。近期,黄山书社出版了于文善教授的《淮河流域灾害与治理》一书,该书对淮河灾害治理经验教训作了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该书首先探讨了淮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点和早期生态环境。其次揭示出古代和近代淮河流域灾害概况及其成因。再次,对淮河流域灾害的各种应对之策加以分析。最后,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淮河治理的成效加以评价。各个部分紧紧围绕“淮河流域灾害与治理”这一主线展开,内容阐述事理清晰,层层递进,突显该着结构体系的合理和严谨。
  
  研究历史问题需要借助丰富的史料,一部优秀的作品如果缺乏史料的支持,就不会有说服力,也不会获得多少关注。因此,占有丰富的史料并善于对这些史料加以运用是一部作品能否成功的主要支持。该书引经据典,引用了不少史实文献和数据资料来说明、论证相关问题,不但对本书是有力的支持,也对后续相关学术研究具有深层次的借鉴意义和理论指导。
  
  该书的史料来源体现在多方面。一是历史时期许多朝代留下的官方史料,如二十四史等,二十四史中的五行志、食货志、河渠志等中留有不少关于各朝代自然灾害发生状况、原因、造成影响方面的记载。二是不少淮河流域地方方志资料,尤其是近代以来方志资料的记载内容。三是不少文人、学者整理的文献资料,如《中国救荒史》《淮系年表》《淮河综述志》《清代淮河流域洪涝档案史料》等。借助丰富的史料,丰富了该书的写作内容,增强了这本书的厚实性。
  
  该书的写作注重语言表达的通俗易懂。如该书按照历史叙述的规范原则,论事说理讲究顺序,事件由头到尾,讲究使用谚语、俗语、历史典故。如论述淮河流域早期的生态环境时,多用古人描述淮河流域的诗词来说明,鲜明地突出淮河流域早期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从该书研究内容看,对淮河灾害与治理等研究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对研究学者以及管理者都具有启发意义。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互相适应,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生态美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该书的研究以历史上淮河流域灾害、环境变迁与社会应对为个案研究,旨在把握灾害环境变迁与区域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互动机制,进而对皖北、淮河流域,乃至全国的防灾、减灾以及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等提供启示。在灾害频发的中国,减灾救灾的相关研究一直是时代课题,该书的研究值得学界和地方政府关注。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