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执行《反食品浪费法》,把制止食品浪费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积极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4月3日《颍州晚报》06版) 未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或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未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未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系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处罚……这一系列对餐饮浪费说不的法律规范,再一次让餐饮业经营者认识到,制止“舌尖上的浪费”,不仅是企业自家的小事,更是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社会氛围的大事。如若违反,不仅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还有可能受到法律的处罚。 要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就要公开曝光相关处罚决定,以起到警示作用。长久以来,有些餐饮服务业存在着一个认知误区,那就是客人花自己的钱吃饭,吃什么、点多少,都是顾客自己的事;节约也好、浪费也罢,跟餐饮经营者无关。更有甚者,少数餐饮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采取暗示、引诱消费者多点菜、点贵菜等,到后来饭菜是否吃完、是否浪费,跟他们无关。这一现象曾经在某些景区不时出现,并被消费者曝光,遭到执法部门处罚以及网友们的口诛笔伐,而少数经营者没有做到引导消费者合理点餐的责任,反而振振有词地说:“提倡顾客按需点餐,会被顾客说成多事,管得太宽。”这话表面看似有理,实则是为自己开脱。从这个层面来说,公开处罚曝光一系列典型案例,能够对经营者敲个警钟,时刻警醒其主动作为,在服务顾客时,尽到规劝、引导、建议的职责,推动社会树立起按需点餐,珍惜每一粒粮食的理念。 要拒绝浪费、倡导节约,就要餐饮经营者尽到提醒、规劝的责任。勤俭节约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宣传倡导,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节约珍惜已经被公众广泛认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不论是垂髻还是耄耋都耳熟能详的古诗,更是教育社会勤俭节约的济世良言,对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成效不菲。 但是,无须讳言,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着一些对勤俭节约不以为然的看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理念呈现出多样化。一些人点起餐来大手大脚,总觉得请客吃饭就得饭菜满桌,“舌尖上的浪费”依然形势严峻。特别是婚丧嫁娶,按照有些地方的传统,婚宴需要上够八冷八热16个菜。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都吃不下,后上的一些菜甚至都没人动筷子,这样的浪费可想而知。因此,需要继续在全社会广泛提倡少点一个菜、多打一个包,让勤俭节约之风不断深入人心。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