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职业技能“超级大赛”——全国首届,级别高、规模大、参赛范围广,28个省(区、市)566名选手一决高下。 这是一个技能人才闪光的舞台——大赛产生10个全国冠军,38个全国一等奖,更多技术能手脱颖而出,实现技能报国。 这是一次引人关注的盛会——诸多媒体聚焦阜阳,镜头、笔端对准这座皖北城市,浓墨重彩进行报道。 “国字号”大赛花落阜阳 4月15日,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服务型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在阜圆满落幕。 “国家首届大赛花落阜阳,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行业对阜阳城市环境、产业发展尤其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心和肯定,更是对阜阳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技能竞赛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和鞭策。”谈及此次大赛,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地处长三角和中原城市“双桥头堡”,阜阳高铁路网四通八达、机场执飞20多个城市航班,水路运输通江达海,城市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作为人力资源大市的阜阳,深知技能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坚持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民生,立足产城融合、制造强市,不断擦亮地方性底色、走稳应用型之路、推进开放式办学,职业教育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大赛协办单位——阜阳技师学院,是阜阳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不仅与航天科工合作生产航天高端装备产品、与中电科55所共建云计算专业,更在各种技能比赛中摘金夺银。尤其是创新开展的“三转四像”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办学道路,被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作为先进典型在《人民日报》刊登推广、入选安徽省2022年度十大改革案例。 近年来,阜阳连续举办“阜创汇”技能竞赛,逐步构建全市“两级三类”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在各种技能大赛中频频出圈——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中获奖454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8人;参加省赛获奖36项,一等奖过半。总量大、成本低、素质高、岗位稳的技能人才正成为阜阳的一块金字招牌,“国字号”大赛花落阜阳,正是对我市近年来职业教育工作的充分认可。 比拼盛会看点纷呈 “本届大赛是我国首次面向服务型制造应用技术领域举办的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代表我国服务型制造产业的最高水平。”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介绍。 赛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阜阳市人民政府等承办,致力于将这一赛事打造为国内先进制造技术传播的重要平台,打造服务型制造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快速通道。 比赛期间,各赛项参赛选手聚精会神、通力协作,充分展示技能技术,展现了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呈现了奋勇争先、精彩纷呈的技艺交锋。 “比赛考验选手之间的配合,软件、硬件任何一处‘掉链子’,机器就会成为一堆废铁,或执行错误命令。”参加数字化管理师比赛的阜阳选手宋高奇表示,赛场上高手众多,比赛中各种炫酷指令频频上演,令人大开眼界。 大赛组委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于清笈介绍,大赛以智能制造为基础,从“客户个性化定制”开始,到“客户体验服务”结束,设计5个赛项,技术内涵不断深化,看点很多,选手的精彩应对,值得称赞。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技能竞赛管理处二级调研员张雷对此次比赛给予高度评价:“本次大赛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引领性。” “通过这次比赛,能够和全国优秀的技能选手建立联系并互相切磋,实属难得,我非常珍惜这次的参赛机会。”供应链管理师职工组参赛选手李赛男说。 大赛进行过程中,先进制造技术装备展、阜阳技能绝活展、阜阳名小吃展等活动也热闹开场,交流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全面展现工匠绝技和风采;同时,组委会还举办了先进制造产业发展与高技能人才培养高端对话会,行业专家分享先进制造产业前沿技术,共话高技能人才培养。人民网、央广网、新华网、中国财经报等全国20余家媒体齐聚阜阳,纷纷开展报道关注。 以赛为媒再出发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国”字号大赛不仅是一场比赛,也是展示城市魅力、提升城市综合影响力的良机。 阜阳是全国制造业百强市,大赛的举办有助于推动阜阳先进制造业发展、建设阜阳职教大市、提升阜阳城市综合影响力。本次大赛云集了全国各地服务型制造领域顶尖的技能人才,我市也选拔出一批高素质人才参赛,一些院校学生、技能人才实地学习观摩。他们在切磋交流中磨炼本领,在观摩中增进技能,从而提升全市职业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和劳动者素质。 同时,全国各地的技术工匠和创新创业人才汇聚阜阳,以比赛为契机,进一步了解阜阳、关注阜阳、牵手阜阳,成为阜阳的“城市合伙人”,使阜阳的朋友圈遍布全国各地,助力阜阳高质量发展。 “首届全国服务型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在阜阳举行,我们深受鼓舞,倍感珍惜。通过举办这次技能大赛,我们能零距离感受感知全国最先进的服务型制造技术及其应用,启发我们的产业思维,促进先进制造技术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桂超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做好大赛成果转化,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服务型制造专业和专业集群建设,加快服务型制造人才培养,着力推进技工强市建设,加快向人力资本强市迈进。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