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我,在阜阳习惯吗?你爱阜阳吗? 今年是我来到阜阳的第17个年头。作为一个南方姑娘,来到北方生活,干冷的天气、陌生的工作、婆媳关系、人际交往……但路是我自己选的,我想在这里落地生根,慢慢地,像嚼馒头一样,细嚼生活,就能嚼出生活的味道。 温暖包子铺 初春的清晨,我来到阔别两年的包子铺,包子铺大姐竟然一眼认出了我。 “你可是很久没来了啊,还是一笼素包一杯甜豆浆?”时隔两年,大姐竟然还记得我的喜好。 “是的,我换单位了,上班不顺路了。”我连忙解释。 “你先坐,包子马上就好!” 看着她招呼客人,夹包子、递包子,捞茶蛋,盛稀粥、端豆浆……一如既往一气呵成、风风火火。蒸笼的蒸汽毫不留情地在大姐的脸上、脖子上留下一层水珠,可她忙得不亦乐乎,浑然不觉。几张餐桌,顾客满座,熙熙攘攘,熟悉的味道,熟悉的笑容,无论时隔多久,都会被这升腾的烟火气所温暖。 刚来阜阳那年,每次上班经过包子铺,总能看见里面挤满了人,虽然我不是特别喜欢吃包子,但是看见路上的行人手里几乎都提着她家的包子,难免有些心动:这里的包子真那么好吃吗?直到那天一笼素包端到了我的面前,娇小玲珑,晶莹剔透,每一个皱褶都像被精心雕刻过一般,再配上一杯甜豆浆,幸福感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在口腔弥漫开来了。 自那以后,每天看到我来,在我停车间隙,大姐就会把包子豆浆准备好放在桌子上。吃完扫码、相视一笑,便是我和大姐达成的默契。一日,我错过起床时间,火急火燎地往单位赶,快到包子铺时,我远远看见大姐站在门口张望,手里拎着包子豆浆,见到我后,不由分说地塞给我:“今天到点了还没看到你,我猜你是不是起晚了?怕你迟到,包子豆浆都给你准备好了,赶紧上班去吧!” 说完扭头就进店忙碌起来,那个忙碌的身影,温暖如初。 拉面爱情 夏日的午后,我站在公司露台打电话,看见巷子里那对做拉面的夫妻,正享受着难得的休闲时光:半个西瓜,一把勺子,夫妻俩轮换着吃着,偶尔会心一笑,那笑里是满满快要溢出来的甜蜜。 我认识这对夫妻17年了,夫妻俩经营着一家拉面店,因为是和别人合租的店面,所以只有晚上才营业。我来阜城的那年,就租住在这条巷子里,经常光顾这家小店。不得不说,这家拉面店点燃了我的味蕾,让我对面食产生了浓厚兴趣,给我孤独的阜城生活添了一抹温暖。 每当夜幕降临,夫妻俩便忙活开了。无论谁来吃面,大姐都会像对好久未见的朋友那样说一句“来啦!”然后再问一句“大碗?小碗?”大哥则开始拉面,动作娴熟,手中的面团被抛到空中,上下翻腾,面团被拉细、拉长,最后用刀一切,再一扭身,把面扔进身后的锅里。大姐顺势加入青菜,搅拌几下,待面捞出,加上自制的调料,撒上香菜,一晚热腾腾的拉面就做成了。夫妻间的配合和默契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一次加班很晚才回家,走进巷子,拉面馆已经准备收拾关门了,见到我,大姐赶忙招呼我进店,大哥则迅速地给我拉好了一小碗面。我一抬头,发现大哥的脸色竟微微泛红,大姐嗔怪地说:“累了一天了,我们喝了一杯解解乏。”许是借着酒劲,大哥的话匣子也顺势打开。 “小姑娘,我知道你是因为爱情从南方来到阜阳,你有没有觉得爱情和拉面很像啊?” 拉面爱情?我疑惑不解。 大哥接着说:“你看,拉面的时候面团会被拉细拉长,可就是怎么也拉不断,就像人和人之间的爱情,千丝万缕,却从未被真正扯断。相爱容易相守难,你看我拉面的时候还要把面团往铁皮台子上摔打几下,这样可以增加面的柔韧性,吃起来更好吃。两个人的感情也是这样,没有波折,是不会固若金汤的,就像拉面一样一定要摔几下,才能坚不可摧。” 那个夜晚,因为一碗拉面,我对爱情有了新的定义。 老友理发店 还是在那个巷子,我认识了一对理发姐妹花。 理发店就在巷口第一家,每次经过都能看到一对姐妹在来回忙碌,隔着玻璃都能看出姐妹两人性格截然不同,姐姐活泼爱笑,妹妹娴静如水。第一次去理发,便是妹妹接待,她冲我莞尔一笑说:“想要怎么剪?”我简单地表达了诉求,她只是静静听着,不时地点头,剪发中轻声细语,除了偶尔询问,直至剪发结束,便再无别话。 见多了理发店里“虚假热情”的招呼和各色“温柔推销”,她的娴静便愈发显得清新脱俗。从那以后,每次去我都会找她,偶尔人多需要等待,我便拿起一本书在角落里看着,她忙她的,我看我的,我们都很享受那一刻如老朋友相处般的氛围。 后来,店面扩大,姐妹俩分开单干,她搬到了城南新区,离我单位远了但离家却近了。无数个周末,我走进她的店面,和她相视一笑,无需多言,她就能精准地知道我的诉求。我倾诉,她便回应,相处十几年,早已有了一种难得的心安和默契。 在阜阳17年,是我找寻“此心安处是吾乡”归属感的17年,在那些时光里,因为他们,我一点一点融入到这座城市,因为他们,我被惦记、被关注、被想念、被爱护,因为他们,阜阳这个异乡变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从前,因为一个人,来到一座城;如今,因为一群人,爱上一座城。你问我爱阜阳吗?这就是我的答案。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