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村里喜讯捎北京】徐淙祥交上丰收答卷

2023-6-5 09:32| 编辑: 刘黎 | 查看: 13315|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徐立成|来自: 阜阳日报

 6月2日,站在正在收获的麦田里,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笑逐颜开。 本报记者 郭海洋 摄
  
  又是一年收获季,颍淮大地一派繁忙景象。
  
  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我市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向当地的乡亲们表示问候,对全国的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一年来,我市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借助科技赋能生产,大力推进“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多措并举保障小麦稳产增产,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努力在多种粮种好粮上当标兵、走在前。
  
  今起本报推出“江淮粮仓唱响丰收曲”栏目,展示颍淮沃野全力抢收夏粮、保障丰收丰产的动人画卷。    
  
  6月2日,位于太和县旧县镇的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风吹麦浪,一派丰收景象。一大早,种粮大户徐淙祥就带着孙子徐旭东,组织联合收割机,下地收割已经成熟的1230亩小麦。
  
  田间,联合收割机往来穿梭作业。田头,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及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等央媒、省媒记者将徐淙祥围住,都想听他讲一讲今年的丰收故事。
  
  “你看,这小麦长得多好,穗大、粒多、籽饱。”徐淙祥随手掐下一株麦穗轻轻揉捻,一颗颗金黄的麦粒破壳而出,“近期的降雨对我的小麦影响不大,我种的是晚熟的优良品种,成熟期错开了降雨,再加上科技良法运用,让小麦‘强筋壮骨’,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预估平均亩产在650公斤,高产田块800公斤以上没问题。”
  
  多年的亲身实践,让徐淙祥坚信,良种是丰收的关键。去年秋种前,他精选了安农0711、皖垦麦22等高产稳产品种,同时还与科研院所合作,试种了新世纪156、国禾麦2号和3号等新品种,力求选出适应当地的好品种,再向乡亲们推广。
  
  “良种不良法,种了也白搭。”徐淙祥向记者们念起了“丰收经”——在小麦种植前期,深耕深旋深耙,增加土壤保墒能力;播种时,做到足墒适时匀播,达到一播全苗,培育壮苗;管理过程中,及时化学除草、叶面喷肥、旱灌涝排。“这样种小麦,肯定大丰收!”
  
  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徐淙祥感慨万千,思绪飞回到一年前。去年6月,他的小麦总产、单产、品质创新高,欣慰之余,他提笔给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多年从事农业生产、帮助群众脱贫等情况。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徐淙祥回信,向乡亲们表示问候,对全国的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发挥好种粮大户的引领示范作用,坚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带动周围农户丰收增产。”一年来,徐淙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方面不断努力探索。
  
  为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徐淙祥多年如一日,将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多年种植经验传授给身边的农户。他还发起成立太和县种粮大户协会、阜阳市种粮大户协会,引导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积极与阜阳及周边的同行切磋交流,共同促进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徐淙祥利用良种良法实现小麦丰收、帮助群众增收的故事,让现场记者深受感动,大家拿起笔、举起相机,一一记录下来。“正是有了像徐淙祥这样的农业坚守者、创新者,才筑牢了阜阳百亿江淮粮仓的根基,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安徽日报记者李博说。
  
  由于及时调配机械,6月3日21时许,徐淙祥的小麦基本收获完毕,他又开始提前谋划夏种事宜。“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对农民群众有着深厚感情、对‘三农’工作格外关心,我一定抓好粮食生产,继续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贡献力量。”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