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阜阳民营企业规模实力大幅提升

2019-9-9 18:15| 编辑: 戴斐 | 查看: 7001|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冯启俊|来自: 阜阳日报

  日前,2019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发布,我市民营企业今年表现抢眼,整体上榜企业数量排在全省第三位、皖北第一位。其中,15家民营企业进入营收百强,数量位居全省第三;9家民营企业进入制造业综合百强,位居全省第四;19家民营企业进入服务业百强,位居全省第二。

  从上榜企业数量,到上榜企业产业分布、发展态势,都反映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成色。

  首次跻身全省十强,成长于“首位产业”

  我市进入全省百强民营企业的地域和行业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各县市区的产业特色:服务业上榜企业主要分布在阜城各区,占据了19席中的13席;进入制造业综合百强企业则主要集中在太和、界首,两县市占据了9席上榜企业中的7席,且均为当地特色产业医药、再生资源企业。

  其中,位于太和县的安徽华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进入纳税前十强的同时,也成为我市在历次评选中首次进入营收前十强的企业,2018年营业收入166.56亿元,位列全省第六名。

  医药企业打破我市企业在榜单中的纪录,与我市产业发展相吻合——“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被确定为阜阳首位产业。

  安徽华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现代化医药企业,1991年4月正式注册。公司前身为太和县医药公司,成立于1953年。90年代初期,企业负债上千万元,濒临破产倒闭。1991年后,逐步走上一条以整顿求生存、以规范促发展的逆转之路。

  目前,该企业在全国各地拥有120多个子公司,建有现代化仓库40万余平方米,药品日常库存量价值30亿元,4000多家医药厂商的6万多个品规的药品在该企业集散,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经营格局,销售行情被誉为全国医药商业的“晴雨表”。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太和县金融、通讯、运输、宾馆、餐饮、房产等众多产业的繁荣。

  如今,我市正大力建设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太和现代医药基地,太和已成为全国规模较大的医药交易市场,正在打造重要的医药生产基地。此次,太和县有两家医药制造企业进入全省制造业综合百强,分别为安徽德信佳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

  不仅是华源医药,进入2019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的其他一些企业,表现也可圈可点。华源医药、晶宫控股、同旺商贸、佳海4家企业进入服务业前十强,安徽晶宫控股集团跻身资产总额前十强、利润总额前十强。另有4家企业注册资金上10亿元,分别为华源医药、乐富强控股、丽丰集团、同昇地产。

  我市进入营收百强的15家企业,2018年营收总额972.25亿元,平均营业收入达到64.82亿元,较上年增长44%,彰显出我市民营企业的规模实力、大幅提升。

  “老字号”持续壮大,“生力军”风头正劲

  此次跻身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的阜阳民营企业中,既有“老字号”,也有近年来迅速崛起的“生力军”,最早与最晚注册企业的注册时间相差近28年。

  最早注册企业为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时间为1989年11月,所属行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昊源化工集团现有员工3200余人,下设界首昊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宜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7个子公司,资产总额58.25亿元。其尿素生产规模居安徽省之首,为安徽省名牌产品,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印度、瑞士、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晚注册企业为阜南县名邦置业有限公司,于2017年7月注册,专注于房地产行业。此外,有14家企业成立时间在10年以内,占比近一半。这说明,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的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反映出在市委、市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措施引领下,我市民营企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中取得了新进步,结构优化,规模实力稳步壮大,运营状况总体向好,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已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市工商联副调研员薛山分析。

  龙头企业有短板,制造业需发力

  在制造业综合百强中,我市尽管有9家民营企业上榜,数量居全省第四,但从总体规模看仍有差距。9家企业2018年营收总额309.48亿元,排在全省第六位。与此对应的是,入选企业排名靠后,其中最靠前的是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排在全省第二十二位。

  制造业综合百强榜单并不是单纯依据营业收入排名,而是采用综合评价办法,依据营收总额、利润总额、纳税总额、研发投入强度、企业创新能力等6项指标评定,反映出制造业的综合发展能力和水平。

  “与服务业上榜企业相比,我市制造业的大企业相对偏少。”市工商联有关同志分析,我市民营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仍然存在着龙头企业不强、产业结构不优、聚合带动力不大等突出问题。

  市工商联表示,在实力阜阳、产业兴城的战略引领下,下一步,阜阳制造业发展不仅要在铺天盖地上下功夫,更要打造一批“巨人企业”。抓住高铁全覆盖、融入长三角的机遇期,大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为实力阜阳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