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一城山水,惬意兰州——“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活动见闻

2023-8-2 10:15|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1582| 评论: 0|原作者: 阜阳日报记者 余英国 方松高|来自: 颍州晚报

  兰州市,古称金城,Ⅰ型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炎炎夏日,兰州清凉。7月23日至27日,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主办,兰州日报社承办,《城市党报研究》杂志社、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协办的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2023年年会暨“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活动在兰州举办。

  活动期间,来自全国近百家媒体的社长、总编和记者代表160多人,深入兰州市区、新区、高新区和永登县等地,围绕“工业兰州”“创新兰州”“文化兰州”“生态兰州”“山水兰州”开展主题采访,并在全国近百家党媒及其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和视频、图文、海报等各类媒体产品的分发和推广。

  生态兰州黄河之滨也很美

  两山对峙,大河中流,造就了兰州得山独厚、得水独秀的独特城市魅力。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兰州时指出:“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并称赞“黄河之滨也很美”。

  四年来,兰州市上下牢记殷殷嘱托,切实扛起责任、担起使命,不断丰富完善治水思路和措施,打出大保护、大治理协同推进“组合拳”。目前,黄河兰州段生态保护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黄河兰州段生态保护的绿色画卷正在舒展开来。

  “兰州绿化很好,人在城中,城在绿中”“走在黄河风情线上,河风清爽,令人心旷神怡”……7月24日,在“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活动中,嘉宾们在望河亭、水车博览园、中山桥、黄河母亲雕塑等地采访调研时,对兰州的生态建设发出由衷的赞叹。

  事实上,变化不只发生了兰州市区。

  “兰州新区海拔约2000米,原来是贫瘠荒凉的撂荒地。经过多年高标准建设,新区的山绿了,空气温度大了,雨水也比以前多了。”兰州新区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新区的巨大变化,近段时间,每天下午4点半,天空就会飘来一片云,下一阵雨,形成了“新区4点半现象”。“这是之前没有的景象!”

  新区环境好了,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野鸡成群结队,还有很多鸟类在此栖息。

  山水兰州一城山色半城河

  兰州位于我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接处,平均海拔1530米到1580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3℃,夏季平均温度是14℃至27℃,气候宜人,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黄河兰州段河谷沿岸和部分山区区域范围的植被较为丰富。兴隆山、官滩沟、白塔山、五泉山、石佛沟、关山等地都有很好的植被,对于避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兰州市区海拔约1500米,走在兰州街头,相当于登上泰山之巅,这也是兰州夏天凉爽的原因之一。

  兰州是中国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一条大河滋润了金城人民,也给予了兰州山水之城的壮美与优雅。

  如今,兰州黄河两岸已成为享誉中外的“兰州外滩”,而百里黄河风情线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打造,实现了东西延展和容貌巨变。沿线草木丰茂、游园棋布、亭榭林立、桥梁飞渡、步道游走、游船破浪、快艇飞驰……

  从长江之畔来到黄河之滨的芜湖传媒中心芜湖日报编辑部副总编戴卿,是首次来到兰州。“没想到黄河风情线绿化如此之好,风景如此之美,市民也都很热情。在兰州感觉很舒适,早晨我会沿着黄河岸边跑跑步,发现城市的环境卫生以及整体建设都很好,和想象中的西北城市不一样。”戴卿感叹道。

  创新兰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风吹沙石跑,满目尽荒凉”。昔日的秦王川干旱少雨,贫瘠荒凉,人烟稀少。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想象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来自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的张春荣啧啧称赞。

  荒漠起新城,处处皆风景。兰州新区的发展历程,是“工业兰州”发展史的一个剪影。

  目前,兰州新区总面积1744平方公里,托管4镇,常住人口60万人,化工园区已引进2家民营500强企业,3家石油化工500强企业,40余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年产值超100亿元。到2030年,化工园区年工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7月26日,在兰州高新区定连园区内的兰州市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嘉宾们被讲解员手中形状各异的金属配件吸引着。

  兰州西脉记忆合金公司研制的新一代CL-V型“兰飞瓣”,成为国内人工机械瓣膜“领航标”;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Ⅲ价轮状病毒疫苗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7%;奇正藏药研发的消痛贴膏连续12年排名外用止痛药销售榜第一,位居首届非处方药产品排行榜中药外科类榜首……

  从科技街起步的兰州高新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在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达到第56名。

  文化兰州一本《读者》承载几代人的青春记忆

  兰州靓丽名片、“中国第一期刊”——《读者》杂志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之一,发行量多年领跑中国期刊界,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在泛着淡淡油墨香、文字缱绻入梦的年代,《读者》是陪伴人们的“手边书”,承载着几代人的青春记忆。在众多读者的记忆中,《读者》清新隽永的文字与精致美好的插图相映成趣。

  “来到《读者》集团,就像走进了神圣的殿堂。”7月26日,参加活动的嘉宾们在《读者》集团纷纷打卡留念。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秦腔博物馆、兰州黄河桥梁博物馆……在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嘉宾们用镜头和文字聚焦金城文化,记录触动内心的精彩瞬间,感受更多跨越距离的“心灵共鸣”。

  近年来,通过实干当先、奋勇争先的不懈努力,兰州基本建成了文化活动阵地随处可达、公共文化服务随时享受、市民文化生活丰实充盈的良好文化生态,也因此成就了这座开放包容、更具活力、更显魅力、充满温情的“人文之城”和“宜居都市”。

图片由兰州日报社提供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