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我们共同关注——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昨日,记者从市第三人民医院儿少科了解到,目前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抑郁和网络依赖。 专家提醒,每个人都是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遇到问题时要科学地进行自我调节。若通过自身调节无法解决问题,拒绝病耻感,越早寻求专业人员帮助越好。 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14岁的小花(化名)是一名初中学生,家庭条件不好,从小自卑而又敏感。她渴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因此十分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前段时间,小花的成绩不断下滑,她变得十分焦虑。为了提高成绩,小花每天只睡4个小时,神经高度紧绷。不久,她睡眠变差,食欲不佳,甚至出现了“自杀”的幻听。 小花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了父亲,父亲立即带她来到市三院儿少科就诊,被诊断为抑郁症。住院期间,通过心理和药物治疗,小花的症状有所好转。 “在儿少科治疗的孩子,像小花这样患有抑郁症的占一半以上,年龄主要集中在12-18岁。”市三院儿少科主治医师马倩茹说,与成年人抑郁不同,儿童青少年抑郁具有烦躁、爱发脾气、易激惹等特点。儿童青少年阶段,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身心发展不成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复杂,其中养育方式粗暴、家庭气氛压抑、亲子关系紧张、睡眠不足、学业压力等因素尤为突出。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至20%,接近成年人。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正面临严峻挑战。 父母再忙也要陪娃 “孩子6岁之前,家长无论多忙,最好自己带。”马倩茹说,家庭是土壤,孩子是种子。只有土壤好,种子才能茁壮成长。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家长陪伴在孩子身边,可以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足够安全感,但不要溺爱,让孩子有抗挫折能力。 临床上,马倩茹接诊的抑郁症孩子中,留守儿童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孩子即使生病住院,父母也没有陪在身边,这对他们的治疗和康复都不利。 作为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在抑郁症早期,如果家长及时发现并干预,了解孩子的需求,使孩子的压力得以释放,一般不需要服药即可自愈。但如果孩子明显心情低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不愿与人沟通,出现言语幻听,伴有自伤甚至自杀行为,说明抑郁已达到中重度。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临床上,很多孩子出现抑郁症状很久了,实在无法忍受痛苦时,家长才带着他们来就医。”马倩茹说,即使如此,当医生建议住院治疗时,一些家长却以耽误孩子上学为由拒绝。此外,有的家长有病耻感,有的家长则担心服药有副作用,不愿孩子接受治疗。其实,现在治疗抑郁的药物很多,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可以保障安全。 帮孩子走出网络依赖 除了抑郁,孩子的另一大精神问题就是网络依赖。孩子长时间迷恋网络,不愿出门,也不愿与人交往,对学习、生活产生很大负面影响,令很多家长颇为头疼。 “实在没办法就把孩子的手机摔了或网络断了,这是大多数家长的做法。”马倩茹说,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网络依赖的背后往往涉及孩子与父母关系、学业、孩子心理困惑,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孩子就逃避、转移到网络世界里。要真正帮助孩子走出网络依赖,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他们面临的困惑。 有心理问题尽早寻求帮助 市三院党委书记刘云介绍,之前,儿童青少年因心理问题前来就诊的大多分散在各个科室,且人数偏少。3年前,市三院成立儿童青少年门诊后,就诊人数大大增加。医院非常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定期开展科普宣传,让学生及家长能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我们将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心理科普讲座,做心理危机推演。”刘云介绍,医院平时利用阜阳市心理健康促进协会平台,组织人员通过量化评估或心理体检的方式,尽早发现小孩的异常心理问题,以便及早干预。 “每个人都是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遇到心理问题时要科学地进行自我调节。若通过自身调节无法解决问题,拒绝病耻感,越早寻求专业人员帮助越好。”刘云说。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