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口孜

2025-3-28 09:54|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699| 评论: 0|原作者: 游泳|来自: 颍州晚报

   口孜镇位于颍东区,东边是杨楼孜镇,北边是枣庄镇,西边是袁寨、正午镇,南边是颍河,河对岸是颍上县。

  口孜镇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乡镇,拥有很多美丽的传说。相传口孜始于春秋时期楚国相国孙叔敖儿子的封地,到汉朝成了物资交换的集散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出门研学,顺着酒香找到在口孜酿酒的杜康,两人开怀畅饮。据说刘伶喝多了就死在口孜镇,杜康把刘伶安葬在颍河北岸,所以口孜也叫刘伶集,谐音“留陵集”。过去颍河经常发大水,老百姓就在刘伶墓周围筑建堤坝,大坝子小坝子在凤凰台拐弯汇合,形成一个“口”字形,于是就有了“刘伶口”“口子集”“口孜集”的名字传承。

  现在的口孜镇大致分成老镇区与新镇区。比较明显的区分线就是颍河北大堤,大堤以南靠近河岸的基本是老镇,数十年的房子都还有,商业形态也比较老旧,颍河在这里也是转了一个大弯,水流趋缓,所以自古也是码头林立,水运繁盛。现有的码头在堤坝进入口孜镇的河湾西侧,每日依旧车来车往非常热闹。

  镇区面积大约占整个镇的1/5,当时的规模是很可观的。老镇中央的十字路口把老街分成了东南西北四条长长的大街,南北大街保留传统商业气息。

  从西街口开始逛,堤坝边第一排老房子是口孜还算出名的烧烤店,夏天的晚上骑车来坐坐很有氛围感。北街几家营业的老式商店,玻璃柜台和木头货架,售卖着许多不常见的老物件,多看几眼就能把时间凝固在回忆里。老街不宽,干净整洁,居住着世代为邻的老街坊。许多建筑有着明显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装修风格,屋楣和栏杆上不少造型,也是流行一时的固定装饰,让人不由得驻足慢慢欣赏。老街里也藏着李家牛肉、姚家牛肉、白家牛肉等传统作坊,店铺开在新街,作坊保留在老街。据说老街有些古迹,如杜康酿酒处、徐庶垂钓处、康桥古城、刘伶墓等等,但没有详实的历史考证。

  老街东街东头再向南,就是著名的口孜清真寺。清真寺原建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后来损毁殆尽,又重建于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也有140多年的历史了。清真寺地势开阔,大门口有不小的广场。寺内干净整洁敞亮。

  绿皮火车时代,口孜镇也是有火车客运站和货运站的。口孜新街从堤坝北侧开始一直到S316路边,这一段省道也伴随着铁轨,铁轨下有小小的涵洞连接着北边的村庄。现在的铁路更多的是承载着货物,口孜煤基化工产业园的铁路专线也早已开通,铁路、公路、水路三通交汇在这里。

  新街商业贸易中心有两个,学校附近主干道的大十字路口和东边的农贸市场,商业体也大致地区分开来。农贸市场附近更多的是传统餐饮和农产品销售摊点,新街口更多的是蜜雪冰城、重庆小面、炸鸡、卷饼之类的外来新饮食。口孜的清真菜馆很多,也都很好吃。口孜的“咸里烂里”,很多阜阳人都知道。早年间在城里是挎个篮子在夜市吆喝着卖,“咸类烂类昂——”就是味是咸的炖烂的羊肉,时间长了“咸里烂里”就变成特定的名字了。在摊上摆着卖相不咋样,找个地方坐下来,切一盘,配上一碟蒜泥,看起来不错,吃起来美滋滋。

  改革开放后,口孜大力发展养牛业,当时的阜阳肉联厂设有专门的口孜牛肉办事处,江苏、浙江甚至东北和云南,都有客商亲临口孜镇采购黄牛。现在的口孜牛肉依然非常有名,在周边百姓心目中是标杆化的存在。

  曾经的商业繁盛也带动了乡镇的振兴,受限于S316省道、铁路和大河,口孜镇向南北发展的可能不大,整个乡镇向东西方向建设,建有不少工厂、仓库、加工作坊、住宅。

  口孜东矿是口孜镇的另一张响亮的名片。煤矿建成后,吸引了一大批去煤矿门口和居民区做生意的老板,矿工相对收入高,也舍得花钱,故而矿区一片欣欣向荣。昊源集团,这个国营阜阳化肥厂改制成的知名企业也搬来了口孜,工厂夜间灯火辉煌,吸引不少人前来拍照打卡。

  回程我走的济广高速,袁寨上阜阳南下,17分钟就到了。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