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和、临泉警方办理了两起涉及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当事人是如何受骗的?我们该如何防范?昨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案例一:帮客户转个账 自己银行账户被冻结 太和县发生的这起网络订餐类电信诈骗“洗钱”案件中,餐饮店老板因轻信陌生客户的转账要求,导致自己银行账户被冻结。 近日,某餐饮店李老板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要订餐,并要求添加其微信发送菜单。随后,对方通过微信支付了餐费,并要求李老板将餐食配送至指定地点。订单完成后,第二天对方再次订餐,但在付款时却称家中亲人突发疾病急需做手术,自己的支付宝和微信限额无法转账,希望李老板能通过银行卡协助转账。 看到对方发来的家人生病住院图片和聊天记录后,李老板信以为真,便将银行卡号提供给对方。收到对方转账的近2万元后,他扣除100多元餐费,将剩余的钱通过微信转账到对方提供的账户中。然而,让李老板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转账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他的银行卡因涉嫌“洗钱”被外地警方冻结。发现被骗,李老板赶紧报了警。 昨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李老板的银行账户收到和转走的钱涉及电诈案赃款,案件没有破获尚无法解冻。 记者联系上李老板时,他仍心有余悸:“当时对方说得特别着急,还发来了医院的照片,我就没多想。”他称,自己平时很少遇到这种情况,也没有太多防骗常识,“现在特别后悔,要是多留个心眼,就不会有这种事了”。 提醒: 太和县公安局民警在调查中发现,此类诈骗案件的犯罪分子往往通过网络平台或电话联系商户,以支付费用为由添加微信,并且要求将餐食送到小区门口、楼道入口等公共区域,强调不送餐入户。在支付过程中,诈骗分子会编造各种理由,如“限额无法转账”“急需用钱”等,诱导商户通过银行卡进行大额转账。 警方提醒广大商户,对于主动添加微信的陌生客户,尤其是提出“代收款”“代转账”的,应坚决予以拒绝。切勿将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信息提供给陌生人,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如果发现自己的账户被冻结,应积极配合警方调查,以免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案例二:网贷没申请下来 却被骗3万多元 相比李老板,临泉县的刘先生遇到的则是较为常见的网贷诈骗。他本想在网上借钱,结果不仅没借到钱,还被人骗走3万多元。 “五一”假期里,刘先生拿着手机刷朋友圈时,一条网贷广告吸引了他的眼球——广告上称,贷款“无抵押、无担保、免利息”。正被债务缠身的刘先生,便按照广告提示,下载了一款APP申请贷款。没想到,APP上显示他有7万元的信贷额度,刘先生看后挺高兴,便按照要求一步步完成所谓的“网贷”操作。然而,一番操作后,钱却没到账。 没过多久,自称是网贷平台“客服”的人联系刘先生,说他银行卡号填错了,导致提现失败。对方还说,得先充值才能解冻额度,充值的钱到时会连同贷款一起还给他。刘先生信以为真,按照“客服”的要求,先后充值了3万多元。 结果,“客服”又说刘先生操作失误,让他再充10万元。这下,刘先生才反应过来,自己可能被骗,赶紧报了警。 记者昨日了解到,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提醒: 临泉县公安局反电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类诈骗中,骗子利用大家急需用钱的心理,用虚假的网贷平台和客服忽悠人。他们编的借口五花八门,让交解冻额度、保证金等都是为了骗钱。此外,骗子用的都是假身份、联系方式,受害者发现被骗时,钱早就被转移了。 警方提醒,贷款一定要通过正规的银行或者平台,正规机构放款前是不会让先交钱的。同时,别轻信“无抵押、无担保、免利息”的网贷广告,自己的个人信息一定要保护好,不要乱点陌生链接,不下不明来源的APP。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