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虽一生酷爱饮酒,但酒量不大。苏轼是性情中人,饮酒时兴致颇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评价说,苏轼是一位“饮酒成癖者”(亦译作酒仙)。苏轼也不止一次坦言自己有酒瘾没酒量。他在给表兄程之才(字正辅)的信中说:“弟终日把盏,积计不过五银盏尔。”他在《饮酒说》中云:“予虽饮酒不多,然而日欲把盏为乐,殆不可一日无此君。”他在《书<东皋子传>后》中曾对自己的酒量、酒趣和酒乐作了精彩总结:“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则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苏轼上述所言“五银盏”“五合”即五杯酒,可见他的酒量确实不大。但苏轼终日把盏,善于劝酒,以客饮为乐。 苏轼在元祐六年至七年(1091-1092)知颍州时创作的三首“劝酒诗”,记述了几次雅集活动中诗酒唱和的全过程,展现了他与人为乐的独特劝酒功夫,蕴含着丰富的酒文化信息。 第一首诗题为《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作于元祐六年(1091)九月的一天。参与这次聚会的有颍州签判赵景贶(赵令畤,号聊复翁)、州学教授陈履常(陈师道,号后山),在颍州为母亲守制的欧阳修第三子欧阳棐(字叔弼)、第四子欧阳辩(字季默),加上苏轼,谓之“五君”。古制,在父母去世守丧期间不得饮酒作乐,并有“居丧不赋诗”的习俗。然而此时“两欧阳”丁母忧已经期满,当然可以饮酒了,但“两欧阳”又托词不会作诗。苏轼说:“君言不能诗,此语人信不?”鉴于此,苏轼请赵景贶也出面一块劝说并催促“两欧阳”饮酒作诗,同时促使陈履常破除“酒戒”。陈履常因“某受戒结西方社(信佛),坚辞不饮”(《陈后山集》)。诗曰: 商也哀未散,岁月忽已秋。 祥琴虽未调,余悲不敢留。 矧此乃韵语,未入金石流。 羲之生五子,总角出银钩。 吾家有二许,下笔两不休。 君言不能诗,此语人信不。 千钟斯为尧,百榼斯为丘。 陋矣陶士衡,当以大白浮。 酒中那有失,醉则不惊鸥。 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 第二首诗题为《叔弼云,履常不饮,故不作诗,劝履常饮》,作于元祐六年(1091)十月的一天。陈履常虽然诗写得很好,但因他笃信佛教而不饮酒,这也给“两欧阳”提供了不作诗的借口。如欧阳棐说,如果陈履常不饮酒,我就不作诗。苏轼见事情在这里卡了壳,就现身说法,从自己年轻时闻酒即醉,到现在喜欢喝酒的经历,畅谈饮酒的妙处:酒既能催动诗思,一吐为快,促进诗歌创作,又能化解生活中的忧愁和烦恼,使人心情愉快。这正如苏轼作于颍州的《洞庭春色并引》所言,美酒是激发诗兴的“钓诗钩”,也是去除愁烦的“扫愁帚”。苏轼说:“二欧非无诗,恨子不饮故。”只要你陈履常破戒饮酒了,“两欧阳”就没有不作诗的理由了。诗云: 我本畏酒人,临觞未尝诉。 平生坐诗穷,得句忍不吐。 吐酒茹好诗,肝胃生滓污。 用此较得丧,天岂不足付。 吾侪非二物,岁月谁与度。 悄焉得长愁,为计已大误。 二欧非无诗,恨子不饮故。 强为酹一酌,将非作愁具。 成言如皎日,援笔当自赋。 他年五君咏,山王一时数。 第三首诗题为《景贶、履常屡有诗,督叔弼、季默唱和,已许诺矣,复以》,并自注:“文忠公赠苏梅诗云:我亦愿助勇,鼓旗噪其旁;快哉天下乐,一酹宜百觞(此诗句苏轼引自欧阳修《读蟠桃诗寄子美》)。”第三首诗也是作于元祐六年(1091)十月的一天。从苏轼这首诗中蕴含的意思看,这次“五君”诗酒燕聚的形式是相互“唱和”。所谓“唱和”,即此唱彼和,先发声者为唱,后应声者为和。通俗而言,就是一个人先做了一首诗(词),另一个人则相应以诗作答(大多按照原韵)。经过苏轼苦口婆心劝说,陈履常最终破除了酒戒并作诗发声以唱。“两欧阳”在无奈之下开始饮酒,但袖手旁观仍不愿与人“唱和”,影响了雅集的互动交流和艺术氛围。 为攻破“两欧阳”不作“唱和诗”这一难关,苏轼采取了激将之法,并以文学大家欧阳文忠公的老门生自居,语重心长地希望“两欧阳”作为将门之子,要珍惜北宋文坛领袖欧阳公文章诗词名冠天下的荣耀,发扬光大,勇敢地接受挑战,饮酒应和,共享诗酒之乐。在苏轼的鼓旗呐喊下,“两欧阳”最终作了唱和诗,苏轼的激将法达到了预期效果。诗云: 君家文律冠西京,旋筑诗坛按酒兵。 袖手莫轻真将种,致师须得老门生。 明朝郑伯降谁受,昨夜条侯壁已惊。 从此醉翁天下乐,还应一举百觞倾。 苏轼的三首“劝酒诗”,犹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三部曲”,可谓是北宋颍州诗酒文化的一个缩影。从苏轼三次诗酒宴会所作侧重点不同的“劝酒诗”来看,苏轼劝酒确实有一套绝活,他为了活跃酒宴上的气氛,左右相劝,煞费苦心,激励“两欧阳”饮酒赋诗唱和,力劝陈履常破酒戒多作诗,要求签判赵景贶当好监督员,竭力营造了文人雅集饮酒赋诗的浓厚文化氛围。明代文人李鼎在《偶谭》中赞道:“不善饮而喜人善饮,苏长公(苏轼)深得酒仙三昧。”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