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征程——安徽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8-4 10:37| 编辑: 邵红飞 | 查看: 288| 评论: 0|原作者: 通讯员 刘邦廷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柱。2025年8月,安徽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太和县赵集乡,在赵集乡这片红色热土上,他们探寻文化振兴的密码,他们以青春为笔,书写着书画文化与红色文化交融的新篇章。


  赵集乡,隶属于阜阳市太和县,地处太和县东南部,东、南隔颍河与阜阳市颍泉区行流镇相望,西邻城关镇,北连关集镇。1928年,“四九”起义名震皖北,21名烈士在草寺集英勇牺牲;1930年,赵集人王辅中在王寨建立了太和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王寨党支部;1931年,又在龙口、界牌建立党支部。这些史实充分说明了赵集乡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体现出赵集人“不惧困难,不怕牺牲,敢于担当,勇于胜利”的高贵品格。


  书画展厅结硕果:书画展厅位于综合文化站二楼,面积约100平方米,悬挂有县书协及赵集乡书协会员的笔墨丹青,作品展出200余幅,吸引了实践团的眼光,他们在这里看到:太和县南部文化协作区六乡镇优秀作品书画展,全民艺术普及校园行——安徽省少儿书画大赛优秀作品展,赵集乡本地网络抗疫书画展、农民书画展、职工书画展、书画作品交流展等。书画创作有青年学生、也有农民群众;有真草隶篆、也有妙手丹青,彰显了太和县“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美誉,蕴含了浓郁的书画创作之风,涵养了中华乡村文明。


  红色馆里显初心:赵集乡,作为“四九起义”的发起地,承载着浓厚的红色革命文化,为更好的缅怀革命先烈,传播“四·九”英烈事迹和革命精神,方便群众瞻仰学习接受教育,2019年,赵集乡在综合文化站建立红色馆,面积90平方米,分5个单元展览,还原赵集乡草寺集“四·九”英烈牺牲的背景、经过和结果,建成后,接待受教育群众上千人,成了党史教育和爱国教育的大课堂。在草寺烈士陵园,实践团观摩着“四九起义”的复原场景,循着起义路线图,感受先辈们的赤诚之心。

  乡愁馆中诉家风:实践团怀着沉重的心情参观红色馆后,走进乡愁馆。为了将这一份来自历史的“乡愁”记录并传递下去,赵集乡文化站收集了民间众多拥有农耕时代气息的古老物件,放在专题展中进行展览,展藏主要为图板和实物。集中展示了中国农业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到铁农具与牛耕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传统农业体系由旱作农业体系、稻作农业体系、外国作物传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的大提升、大扩容。实物主要是在农村收集的农业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文化饰品等,另外还有近代农村生活场景展示。正是因为此,2025年5月荣评为安徽省第二批类博物馆。

  乡村要振兴,首先要文化振兴。此次安徽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赵集乡这块红色热土上,以脚步丈量乡土,用行动践行初心。下一步,他们将把所学知识与乡村实际相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青春智慧和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