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阜阳,“医”路有你

2025-8-19 08:52|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1010|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汪文婕 通讯员 张玉廷 李莉 文/摄|来自: 阜阳日报

  2025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80.61岁,居民健康素养稳步提升……这背后,有着2.6万名执业医师以白衣为铠的默默付出。

  今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让我们走近三位医者,倾听他们守护群众健康的故事。

吴磊(左一)跟妻子一起教授急救技能


  吴磊:

  “每次摆摊,哪怕只有一个人学会,也是值得的”

  “先确认现场环境安全,再拍打患者双肩呼唤,紧接着观察有无呼吸……”在太和县,天气晴好的周末或节假日,总能在公园或街头一角看到吴磊带着妻子摆“急救地摊”,教市民如何急救。

  吴磊是太和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办公室副主任。提及摆“急救地摊”的初衷,他不禁皱起眉头,满脸遗憾。

  “8年前,一名40多岁的男子钓鱼时意外溺水,虽然很快被救上岸,但因现场无人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技巧,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最终未能挽救其生命。”吴磊说,半小时后,120急救小组到达,但做什么都无济于事,只能眼睁睁看着生命逝去,“那种无力感,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

  在急诊科工作多年,吴磊的妻子刘静也目睹了太多因缺乏急救知识导致的悲剧。当吴磊回到家跟她说起这件事时,刘静非常理解他的感受。“仅靠院内救治远远不够,必须走出医院,将急救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刘静说,他们夫妻当即做出一个决定:把急救课堂从医院“搬”到街头,开始“摆摊”教学。

  当年夏天,作为急救医生的吴磊带着妻子就在太和县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摆起了“急救地摊”。

  此后的8年里,无论寒暑,夫妻俩都坚持利用休息时间在公园或街头一角“摆摊”,并不断打磨培训内容,把复杂的急救流程编成“顺口溜”,把专业的医学术语化成“家常话”,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急救地摊”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渐渐被围观、被认可,夫妻俩用专业和坚持让越来越多人学会了急救技能。

  2021年10月,学员钱胜利用所学的急救知识救了一名溺水儿童;2024年,学员史浩在篮球馆及时为一名心脏骤停的老人做了心肺复苏;2025年,学员王志会使用学到的海姆立克法成功救治了同事的孩子……“每次摆摊,哪怕只有一个人学会,也是值得的。”吴磊说。

  “两个人的力量有限,所以我们想让更多人参与到急救知识普及中来。”吴磊说,几年前,医院急诊科成立了“太和县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协会”,夫妻俩带着协会成员进校园、进小区、进公园。截至目前,协会已累计开展急救科普宣传活动300余场。

范东篱撰写病例


  范东篱:

  “每一次坚持和探索,都是在为解除患者病痛而努力”

  8月14日上午,阜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科病区,范东篱像往常一样,带着医生逐个查房。

  科室一角,一张乒乓球台变身“缠绕桌”:患者跟随护士节奏画重复线,以放松心情,减轻压力。作为辅助治疗的一部分,这种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反馈。

  主导使用这个方法的,是作为科室负责人的“85后”精神科医生范东篱。从业10余年来,她深耕成瘾医学科领域。“物质依赖患者常常因疾病特点和社会偏见容易被忽视或误解。”范东篱说,科室约百分之七十的病人是酒精依赖成瘾障碍患者,大多复发率高、依从性差、情绪对抗强,不仅要承受病痛,还要承受来自社会的偏见。

  多年来,范东篱和团队一直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让病人尽快走出阴霾。今年,科室引入纳曲酮缓释植入术(俗称“戒酒芯片”),并成功完成全市首次治疗。“这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在体内植入缓释药物,持续释放有效成分,帮助患者减少饮酒欲望,从而降低复饮风险。”范东篱解释。

  话语间,范东篱又来到病区的一间治疗室。里面,部分患者戴着VR眼镜,正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VR酒瘾戒断治疗。“这也是我们引进的一项新技术,利用实时广角(宽视野)立体显示技术,通过VR眼镜等设备给酒瘾患者呈现三维计算机图形技术模拟的环境、双通道立体声的刺激。”范东篱边操作边介绍,通过这种反复刺激,帮助患者抑制饮酒欲望。

  此外,范东篱还参与了赌博障碍评估量表的本土化研究,并在国际期刊发表相关成果,目前已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我们不像外科医生那样能切除肿瘤,也不像ICU医生常常经历生死瞬间,但每一次坚持和探索,都是在为解除患者病痛而努力。”范东篱说。

吴高峰为患者看病


  吴高峰:

  “教出能独立做手术的基层医生,比自己做十台都有意义”

  26年前,吴高峰完成实习后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返回家乡的阜南县人民医院。从那时起,他便扎根基层,行走乡村,为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6年,吴高峰调任黄岗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当时,卫生院硬件设施落后不说,乡亲们对医生也不信任。”吴高峰说。

  改变,从一台胆囊切除手术开始。

  当时,吴高峰带领县人民医院外派的主刀医生、麻醉师,在卫生院为一名60多岁的患者做胆囊切除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没几天,患者家属送来一面锦旗——当时,卫生院已经几年没有收到过锦旗了。吴高峰至今记得那份感动:“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没想到受到老百姓的认可。”

  吴高峰趁热打铁,一边进行手术室改造、引进新设备,让硬件跟上;一边借县人民医院支援团队之力,手把手带教年轻医生,让技术扎根基层。他每天7点从县城出发去卫生院,白天坐诊、做手术,晚上钻研管理、梳理病例,再赶夜路回家。

  “教出能独立做手术的基层医生,比自己做十台都有意义。”吴高峰手把手带教,让卫生院不少医生从“不敢开刀”到能做常规的外科手术。

  吴高峰在那里工作的两年多里,黄岗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从全县倒数第三一跃成为全县第一。

  如今,作为阜南县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副主任的吴高峰,并未停下行走乡村的脚步——每周五,都会准时在苗集镇卫生院的“名医工作室”里坐诊;手把手带教张寨镇卫生院、许堂乡卫生院的医生……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