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专题询问,为文旅发展“把脉问诊”

2025-9-9 08:39|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972|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汪文婕|来自: 阜阳日报

  “请问,我市是如何打造文旅支柱产业的,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如何持续推进?”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韩芳率先提问。

  日前,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围绕加快文旅消费新场景建设、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就各界关注的话题踊跃提问,为文旅发展“把脉问诊”。

  为确保专题询问精准聚焦问题,自7月起,市人大常委会便精心组建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颍州区、临泉县、阜南县等地,实地察看乡村旅游点、A级景区、文旅综合体等,与经营主体、基层干部等面对面座谈,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专题听取了市文旅体局、市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和单位工作汇报,详细了解政策落实、项目推进等情况。

  在此基础上,调研组结合数据分析、专家论证,形成了内容翔实、问题精准、建议可行的专题调研报告,系统呈现全市文旅产业在资源开发、业态创新、服务提升等方面的进展,指出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不够、景区同质化严重、产业链联动能力弱等深层次问题,确保询问既能问到点子上,又能推动问题解决在关键处。

  专题询问一开始,委员和代表们就“火力全开”。

  针对韩芳委员的提问,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市聚焦关键领域,系统推进四项重点工作,着力将文化旅游业培育为支柱产业,但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下一步,将在推进文化创新创造、项目招引落地、活动品牌塑造、营销精准高效上下功夫。

  “我市现代化园区、企业和传统工业遗产资源丰富,但目前工业旅游市场占有率非常低。请问,我市在推出工业旅游产品、打造消费新场景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刘建斌委员提出疑问。

  “工业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我市从加强工业遗产摸排与利用、打造具有阜阳特色的工业品牌等方面推进工业旅游,但存在工业旅游基础相对薄弱、体量小、分布较分散、产品相对单一等问题。下一步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一方面对现有工业资源充分挖潜提升,推动工业遗存活化利用;另一方面对新建工业项目,规划打造集智能制造、科普教育、文化体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新型文旅目的地和城市名片。”市工信局负责人诚恳作答。

  “近年来,随着游客旅游消费需求从传统旅游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变,我市A级景区运营方面思路转变不够,在打造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上难以满足游客需求,一些景区经营状况不佳。请问,针对这些状况,下一步,将如何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于冬青委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我市现有42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5A级1家、4A级9家、3A级28家、2A级4家。上半年,全市42家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902.1万人次,占全市文旅总接待人次的40.66%,同比增长12.5%;实现门票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14%。”市文旅体局负责人亮出了“家底”,并对我市聚力打造“触摸阜阳千年文脉”“品味阜阳烟火水乡”“暖城阜阳以解乡愁”文旅品牌矩阵,加快建设区域性文化强市、高品质区域性文旅中心有关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今天的专题询问,是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文旅工作的关心鞭策和有力指导,市政府全盘接受、认真采纳专题询问提出的意见建议。”询问结束后,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作了表态发言。

  “提问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症结,回答既不回避当前工作中的短板不足,也提出了举一反三、长效推进的工作思路,充分表明了大家做好文旅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态度和决心。”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对提问人和应询人的表现进行了点评,提出要明确发展方向,积极实现“四个转变”,即加快推动文旅消费从景点打卡式游玩向沉浸式生活体验转变,从举办精英型、小众型赛事为主向开展群众性、密集性活动转变,从文旅部门单打独斗向“文旅+百业”协同作战转变,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切实促进群众增收、企业营收、政府税收效果转变。市人大常委会将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寓支持于监督之中,通过多种监督方式,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文旅发展各项任务,确保有询问、有答复、有结果。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