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沙里到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雪域高原上,他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在大漠与雪山间播撒教育星火,为边疆孩子们点亮知识的光芒。 他是安徽省利辛县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侯纯广,他把青春熔铸成边疆教育的火种,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刻下师者担当。 侯纯广在教学中 援疆情怀 2010年春夏之交,安徽省计划选派首批援疆支教老师,而点亮边疆教育的星火,是亳州市利辛县第一中学教师侯纯广大学时代就深植于心的愿望。 “他考大学时,就想去新疆石河子大学。”爱人胡娜是最了解侯纯广的人,但是当时妻子怀有8个月的身孕,为了打消丈夫的顾虑,胡娜表示,自己也是党员,能够理解丈夫。“坚定理想,实现初心,是我们共同的期待。”在妻子的支持下,侯纯广于次年2月远赴3000公里外的新疆和田实验中学,开启了他一年半的援疆生涯。 大漠孤烟,在这里让侯纯广体会到了什么是孤独。妻子回忆,当时在电话里说什么都好,但在多年后,他才袒露自己当时是怎么克服沙漠里的各种环境不适和身体上的各种状况。 和田的清晨总是裹着沙砾而来。他住在玉龙喀什镇的教师公寓,每天清晨六点,当第一粒沙尘叩响窗户时,他已背着磨破边角的教案出发。通勤路上,风沙常把自行车链条缠住,他就推着车在齐膝深的浮沙里跋涉,鼻腔里永远残留着铁锈般的土腥味。 侯纯广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学生的语言障碍和基础薄弱。班里的学生通用语水平有限,化学课上的专业术语更让他们难以理解。为此,他自创“通用语+化学术语教学法”,用简单词汇解释复杂概念,并标注拼音帮助学生记忆,还把锂钠钾钙编成双语的顺口溜。“如果原子是一个馕,那电子就像馕上面的芝麻。”为了形象化的教学,加深学生们的理解,日常上课他都用当地的事物来做比喻。他还采用“循环复习法”,在讲授新知识时反复巩固旧内容,确保学生能跟上进度。 他针对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布置课外作业,然后进行课堂检查、讲解,各个击破。侯纯广发现班上孩子们的学习水平格外参差不齐,于是他针对个别学生降低难度布置作业,一对一帮助他们补上落下的功课,这些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所带两个班的化学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总在后排咬笔头的女孩古丽,至今记得侯老师第一次夸她“化学方程式配平正确”时,眼睛比和田的落日还要亮。 为了实时了解内地教育前沿的动态,侯纯广经常和利辛一中的同事通电话,电话里他让同事找一些教研的书籍寄来边疆,他利用休息时间研究怎样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每次通电话,总是聊他的‘孩子们’学习又进步了。”同事王标告诉记者,侯纯广说的“孩子们”是他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他时刻想着教育工作,总在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业考虑。 “侯老师,虽然很舍不得您,但更希望你能和家人团聚。”“侯老师,我不会忘记和您相处的日子。”侯纯广返回安徽前夕,学生们偷偷在他课本里夹满了胡杨树叶书签,他所带的两个班的学生给他写了留言,这些朴实的文字,成为他最珍贵的纪念。 回到利辛后,过年过节时,侯纯广还能陆续收到学生发来的祝福视频、短信。学生们的高考成绩和录取通知信息也会及时发给敬爱的侯老师。一年半的时间不算很长,可他在学生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就是一名支教老师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侯纯广在教学中 躬耕教坛 “他会跟我们提在新疆支教过程中的困难,但是当他回忆时,强调的不是困难,而是坚持。”侯纯广的学生2015届毕业生李梦雅回忆,作为侯老师从新疆支教回校后的第一批学生,她的印象里,克服困难的信念是侯老师在学习之外教给大家最生动的一课。 这种信念,对她影响很深。“以致后来在工作中,当我遇到困难时,还会时常想起老师的话,这些信念带给我不断向上的力量。” 2012年援疆归来,侯纯广没有一刻的停歇,第一时间投身到利辛一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教师,他刻苦钻研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他所辅导的学生多人次获得省化学奥赛奖项;作为班主任,他取得了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证书,给予每个学生更多心灵关怀;作为团委书记,他多次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校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高三时,学生们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紧,尤其是每次模拟考试以后,侯纯广的工作重心就是缓解学生压力,调节学生的情绪,帮助他们轻装前行。有一个心理素质欠佳的男同学,平时学习努力,可一到考试就不稳定,考试之后都不愿意进教室。侯纯广经常找他聊天,在大课间休息时和他到学校操场散步,慢慢地,他愿意并且主动找侯纯广来说说心里话了,考试发挥也正常了许多,最后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他觉得,不能让学生被生活所累,力所能及关心和帮助自己的学生,学生定然能够体会生活中的美好,心里充满温暖的人才会有无限力量。有的学生家里有困难也不愿意被人知道,他主动了解后,一方面积极为学生争取国家补助,另一方面让自己的家属时不时给学生买些生活必需品。 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侯纯广的日常大抵如此:早上六点起床,二十分钟后出门,进教室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同学们是否到齐,陪伴同学们一起早读,检查前一天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在学校食堂吃过早饭后就开始上课,晚上10:30以后才能到家,回到家时,在幼儿园上学的孩子早已入睡,常常好几天都不能和孩子说上一句话。儿子开家长会,老师让孩子们描述一下自己眼中的爸爸。儿子说:“我的爸爸在家就两件事,吃饭和睡觉。”侯纯广的妻子说,儿子的这句话引得其他家长和孩子哄堂大笑。 2013年,侯纯广参与成立了利辛一中志愿者协会。雅安地震发生后,他带头向灾区人民捐款奉献爱心。平时他还带领班级学生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所谓言传身教,他对学生的态度、对工作的热忱、对公益活动的热爱,都潜移默化影响着他的学生们,为学生们以后的人生指明了方向。 再赴边疆 难舍边疆情,2022年,安徽省教育厅打算从全省选派20名优秀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侯纯广再次请缨,赴平均海拔3700米的西藏山南市支教。 “这是他第二次申请援藏。”妻子胡娜回忆,第一次申请时没有被选上,到第二次申请,她心想这次也不一定选上。“谁知道最后选上了,那时候我很担心,到西藏有高原反应,怕他身体吃不消。” 来自儿子的鼓励,坚定了她的信心,“他说,‘妈妈,爸爸想做的事你就让他去做吧’,有理想有信念,能为社会带来一点正能量,不正是我们每个党员教师应该做的事情吗。” 在家人的支持下,他通过了严格的体检,于2022年8月5日抵达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 山南市平均海拔3700米,夏季大气含氧量只及平原70%左右,而冬季大气含氧量只及平原58%左右,空气干燥,紫外线强。侯纯广一边克服着高反带来的呼吸困难、头疼等反应,一边思索如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有了新疆教学的经验,这一次他更多思考的是怎样整体提高当地的教学水平。 作为山南二高的教务主任,侯纯广对于学校的教学工作也有诸多想法。他在熟悉教务处的工作职责和学校的情况之后,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考试等方面,细化完善了考评机制,以此提升学校老师在教学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提升山南市高中化学整体的教学质量,侯纯广又主动申请成为了山南市高中化学兼职教研员,积极组织开展了山南市联合专题教研多次,围绕新课程改革和高三复习,上示范课共计12节,讲座7次。听评课150余节。 作为兼职教研员,侯纯广深入研究了高中化学新教材,把握了教材的精髓和重点。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为教师提供了实用的教学建议。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化学组的备课活动,与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自己积极组织、实施并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共同探讨了教学中的问题,分享了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质量。 2023年,侯纯广被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聘请为西藏自治区“互联网+”高中化学教研工作坊第一届成员,在线上线下开展了不同市间的教研和交流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与藏族化学老师顿珠群宗结成师徒的举措,实现了变“输血”为“造血”,为真正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教学之外,他认真对待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学生巴桑次仁家离学校很远,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了解他的情况后,侯纯广主动与巴桑次仁同学结对子,辅导他知识上的薄弱点。有时周末他会多做几个菜,请巴桑次仁和其他同学到自己住处吃饭。“我的手艺一般,刚开始做菜还经常不熟,但是孩子们都很给面子,说我做的可以。”侯纯广笑道。 巴桑美朵是个害羞的女孩,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在回答问题时声音小小的,连周围的同学都听不清,侯纯广就带领班里同学一起给她鼓掌,鼓励她不要考虑对错,大胆、大声地回答。一段时间后她不仅可以大声地回答问题,还会主动地在课间问问题,脸上也充满了自信的笑容。侯纯广还坚持利用课前自习和周日的时间为化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辅导化学,增强了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 热心的老师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学生们给侯纯广起了个藏族名字叫扎西次仁。“他们告诉我,扎西是吉祥如意的意思,次仁是健康长寿的意思。”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的感谢和祝福。 今年7月下旬,结束三年高原支教工作返回亳州,本有三个月的休假来调整适应,但是闲不住的侯纯广,在身体稍缓和之后,就主动申请排课教学,新学期,他又投身到自己热爱的教学一线中去。 从大漠孤烟到雪域圣山,侯纯广的教育足迹丈量着祖国的边疆。那些被知识点亮的眼眸、被希望浇灌的梦想都在诉说:他是炙热燃烧着的蜡烛,在离太阳最近的群山之间,点燃星火,在离风沙最近的戈壁深处,照亮未来。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