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一场双向赋能的产业进阶探索

2025-10-16 08:32|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736|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张文英|来自: 阜阳日报

  近日,由省生态环境产业集团与界首市联合设立的安徽省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资环公司”),正式将总部落地界首。

  作为我省首家省级资源循环产业投资运营平台,省资环公司为何落地界首?界首和它,未来将会有怎么样的双向赋能?

  组建于2023年的省生态环境产业集团是省属国企,在生态环境治理、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环境服务等环保产业发展方面实力雄厚。

  省资环公司是该集团集中资源打造的我省首家省级资源循环产业投资运营平台。

  这场省属国企与县域的合作,并非偶然,而是产业基础与战略需求的精准契合。

  从产业规模看,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界首循环经济的全国影响力清晰可见:田营科技园年回收加工废旧蓄电池、锂电池超160万吨,是全国最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专业园区;光武、北城科技园年处理废旧塑料260万吨,是全国最大再生塑料改性颗粒生产基地。当地再生铅产能占全国1/3,全国每5只动力电池中就有1只“界首造”。2024年数据显示,界首循环经济产值达322亿元,对当地工业贡献率超75%。这样的产业密度,为省级平台提供了稳固的“产业底盘”。

  从产业生态看,进去一只旧电池、出来一只新电池;收购废旧塑料、铝制品,卖出改性塑料、高性能铝基新材料……这样的闭环链条在界首已成型。天能、南都电源、骆驼等行业龙头扎堆落户,集群效应显著,“化腐朽为神奇”的转化场景每日都在上演。

  吸引省属国企的还有当地创新底气:截至2025年,界首拥有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5家高新技术企业,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4.78件,科技创新指数稳居全省县域前列。

  成熟的产业生态、突出的创新能力,让界首成为省级平台的理想“合伙人”。尽管规模优势突出,但界首循环经济依然面临标准化体系不够完善、高值化利用技术相对薄弱、部分企业分散运营等问题。

  省资环公司的落地,直击界首产业的“痛点”,为循环经济注入变革动力,双方已取得突破性合作成果。

  ——通过规范流程完成增资入股。形成由省生态环境产业集团和界首市华睿集团持股的股权结构,既保证省级平台的战略引领,又保留地方产业的本土优势;从界首8家优秀再生塑料企业中优中选优,选择1家龙头企业作为并购标的并启动尽调,这意味着过去“单兵作战”的中小企业,将通过资本整合形成“集团冲锋”。

  ——为产业方向“画准路线图”。聘请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专家组实地调研,为界首产业“精准画像”“靶向开方”,推动行业向标准化、高值化转型,让界首产品更有底气走进高端制造供应链。

  ——为产业发展“打开朋友圈”。主动链接相关央企、头部企业,整合优质资源,引进先进技术,拓宽市场渠道,让界首循环经济从“区域优势”向“全国影响”跨越。

  不仅仅是界首。

  站在新起点,省资环公司已明确“起步界首、立足全省、放眼全国”的战略目标,聚焦构建再生塑料生态链、建设前端资源回收体系等“2+1+N”产业规划体系,重点推进实体打造、产业整合、平台构建、技术引领与标准制定等工作。

  在此基础上,省资环公司还将推动废旧塑料、金属、纺织等领域股权及项目合作,搭建再生资源交易平台、拓展供应链贸易,打通资源循环利用全链条。

  省生态环境产业集团主要负责人表示,此次落户是集团公司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皖北振兴、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战略部署和省国资委支持服务皖北振兴要求的具体实践,也是集团公司板块布局和业务拓展的需要。将依托当地再生资源产业基础,努力成为引领全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带动资源循环产业规范化、规模化、高值化发展。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