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5-11-12 10:17|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1117| 评论: 0|原作者: 袁帅锋|来自: 阜阳日报

位于城南新区的阜阳创新馆。全媒体记者 庞诚 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在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上创新打法、开路破局,对科技创新战略作了深刻阐释,对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进行精心部署。这既是科学的顶层设计,也是具体的实施措施,为我们深入谋划“十五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实践路径和重要遵循。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皖北地区全面振兴中迈出更大步伐,努力为全国、全省大局多作阜阳贡献。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实践证明,谁能在科技创新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全面创新的核心位置,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旗帜性抓手,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按照“市场主导、政府主推、院校主研、企业主用、金融支持、各方共赢”的思路,因地制宜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生实践基地,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高标准建设一批科技孵化器,帮助企业制定创新战略、培训创新人才、转化创新成果,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二是进一步深化创新合作。坚持缺什么就合作什么,什么适合就合作什么,努力实现科技合作与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加强沟通交流,尊重合作对象利益诉求,灵活采取资金换技术、技术变股权等形式,建立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有效对接,深化职务科技成果“四权联动”改革,抓好各项协议落实,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阜阳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三是进一步推动自主研发。坚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不断推进企业、高校院所、科研团队、社会团体等研发主体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养一批自主研发生力军。对于自主创新的项目要给予更多支持,在研发补助、贷款贴息、财税优惠等方面加大奖补力度,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四是进一步鼓励全民创新。加大创新创业宣传力度,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全民创新创业活力。把科学普及作为全民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通过科技宣传、科技下乡等活动,向市民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牵好转型升级“牛鼻子”。实践表明,科技创新必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早转型早主动,快转型快发展,不转型则无出路。要紧紧围绕构建“6849”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实施产业培育“四大工程”、企业引育“四大行动”,深入开展项目“三提”“四争”行动,坚持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之路。一是围绕支柱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着力改造提升煤电、金属冶炼加工、机电、绿色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壮大核心企业、激发产业活力,有效提升产业整体功能。二是围绕优势企业持续扩张规模。通过战略合作、技术改造、产品创新、领域拓展等,不断推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高端绿色食品、新材料等领域优势企业扩张规模,鼓励企业跨行业发展、多元化经营。三是围绕市场导向发展新兴经济。前瞻布局低碳能源、先进材料、生命科学、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牢牢把握新一轮区域竞争的主动权。四是围绕资源禀赋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推进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会展赛事、文化旅游、民生服务等服务业发展,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五是围绕品牌战略提升竞争实力。进一步提升老品牌、开发新品牌、推介好品牌,把好产品宣传出去,不断提高市场认可度和占有率。

  用好人才队伍“助推器”。科技创新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人才问题。一是多措并举培养人才。坚持把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实施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培育人才、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作用,更加注重培养高层次人才,大力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创新人才等重点人才工程,造就一批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点领域的领军人物。二是加大力度引进人才。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工作意见,加快推进户籍、用人、职称等制度改革,切实完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方法,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直接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着力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特别是在引进高端人才上下功夫,力求引进一个高端人才,突破一项重大技术,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优化环境用好人才。完善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评价、使用、激励措施,推动专利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效益分配,不断激发科技人才工作热情。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千方百计解决其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实际问题,增强科技人员的归属感认同感。坚持不拘一格启用优秀年轻科技人才,让更多优秀人才在实践中脱颖而出。四是千方百计留住人才。持续提高人才经济待遇,通过股权分配、资金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劳有所获、劳有所得。有效提高人才的政治待遇,让他们不仅有收入,更有社会地位、有荣誉感。

  种好组织领导“责任田”。科技创新工作能不能做好,坚强有力的领导是关键。一是压实工作责任。把加快科技创新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工作、制定战略、推动发展。二是提升服务效能。把服务科技创新作为第一责任,进一步深化“学补树”活动,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三是加大要素支持。多措并举拓宽融资渠道,千方百计保障供地需求,积极有效破解用工难题,最大限度释放政策效应,切实为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支撑。四是严格目标考核。坚持目标导向,强化刚性考核,加大督查力度,注重结果运用,严格兑现奖惩,对推动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的要给资金、给荣誉,对任务完成不好的要通报、要惩罚。五是营造舆论氛围。在宣传上加大力度,把大抓科技创新的氛围营造起来,把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宣传到位,把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出来,把实践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树立起来,充分发挥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

  (作者单位:阜阳市委政研室)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