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阜阳人的记忆里,婚丧嫁娶的仪式感藏在大席中——搭起大棚支起圆桌,一群亲朋围桌而坐,土灶明火现场炒制,鸡鱼肉蛋铺展开来,热火朝天的场面烘托出浓浓的烟火味。随着城镇化推进,宴席走进了饭店,那份露天搭灶的热闹与滋味,成了不少人心中最暖的记忆。今天,仍有一群大席菜师傅守着土灶,用传统手艺翻炒出记忆里的味道,让乡村宴席的仪式感稳稳落地。 大席的规矩: 喜宴讲究喜圆全 白事讲究素净克制 11月12日清晨7点半,颍州区职教园四里安居苑附近的空地上,薄雾还未散尽,52岁的张辉已围着四口土灶忙碌起来。作为有着20年经验的大席菜师傅,他的一天从检查“移动宴会厅”开始:“昨天搭好棚子,八大块、酱牛肉这些硬菜的前期准备都妥了,今天5个工人洗食材,搭档负责4荤4素的凉菜,我得把18桌18道热菜全拿下。” 现场四口土灶火力正旺,鸿运当头、糖醋排骨两道硬菜在小火慢熬,另一口灶里,虎皮分明的八大块裹着原汤与秘制大料煮沸,香气瞬间漫开。“这是阜阳大席的魂,小火炖足一小时,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张辉话不多,动作却麻利——喊一声“递盆”,旁边人立马把盆送过来;端起连肉带汤的大铁锅时,不魁梧的他爆发出惊人力气。这是大席菜师傅的“硬功夫”:既要体力扛住几十桌的量,更要速度跟上开席节奏。 凉菜刚摆上桌,小炒灶的火苗“噌”地窜起半米高。张辉抓起提前腌好的肉丝往锅里倒,“刺啦”一声油烟直冒,他左手端锅、右手挥铲,手腕发力快速翻动,皮丝、鹌鹑蛋、鱿鱼花、木耳在锅里“跳舞”,盐、鸡精、胡椒粉随手撒进去,短短二十分钟,18盘喷香的农家皮丝就出锅了。等主人喊一声“上菜”,张辉安排人分装菜品,自己终于能靠在灶台边歇口气,拿起水壶“咕咚咕咚”灌下半瓶水。 除了过硬的手艺,张辉更懂大席菜里的“规矩”。喜宴菜品讲究“喜”“圆”“全”,凉热菜都得是双数;白事菜品则讲究“素净”“克制”,忌讳“红亮菜”。“老一辈传承下来的红白喜事规矩,咱大席菜师傅得记在心里、落在菜上,这才算懂规矩,不应付事。”张辉认真地说。 大席的变迁: 从单打独斗 到专业化团队 “以前办席,八大碗是当家菜,全是红烧、酱焖的硬菜,那时候大家图的就是量大管饱。现在不一样了,既得留住阜阳老味道——八大块要炖得虎皮发亮,三鲜皮丝得做得透亮筋道,还得添些新花样,粉丝扇贝、蒜蓉鲍鱼、清蒸波龙这些海鲜也能端上大席,不仅要荤素搭配合理,连摆盘都得讲究些。”他指着刚端上桌、淋着热油的蒜蓉鲍鱼,眼里满是对新老味道融合的笃定。 大席菜的变化,远不止菜盘里的内容。过去办席,讲究“全员上阵”:男人搭灶搬桌,女人洗菜刷碗,张辉带着铁锅铁铲走村串户,餐具全靠东家凑,一旦遇上刮风下雨,大家就慌了神;2014年,他加入淮河大席菜团队,彻底告别了“肩扛手拎”的日子:“公司有专门的工人提前搭建折叠宴会厅,摆放好桌椅,餐具车会拉来消毒好的锅碗瓢盆,咱师傅只需要人到现场就行。” 这个团队的创始人王淮河,曾是干鲜店老板。2012年,他瞅准“师傅找活难、东家找师傅难”的痛点,搭起一站式平台:“现在团队有60多位老师傅、百十来个小工,还有搭建组和运输组。东家订席,我对接师傅、按600元至1200元档位定菜单,食材配齐送现场,师傅只管掌勺,清洗、改刀全有小工搭手。” 分工也从“一锅端”变成“专业化”:案上师傅管凉菜,洗菜、出餐各有分工,餐后餐具回收消毒专人负责。遇上回民宴席,还会调派专属不锈钢炊具,从食材采购到烹饪全程避忌,让东家放心。 大席师傅的收入: 旺季月接10多单 收入将近2万元 大席师傅的日子,是火力全开的忙碌,也是汗水浸出的踏实。这两天张辉帮东家做25桌自备菜,每桌收80元工费,扣掉小工成本,他和案上师傅一人各落600元。“以前城南没拆迁,年根一个月接20多单,一顿能做40多桌!”他话里藏着过往的热闹,“现在拆迁后场地受限,每月能接8、9单,平均月入万把块钱;旺季忙起来一个月10多单,收入能近2万元。” 对大席菜师傅来说,最熬人的从来不是体力上的劳累,而是连轴转的“赶场”。“今早在这儿做18桌,下午得赶去阜南柴集,忙完大荤改刀得到半夜10点才能到家,明天早上五点多又要往临泉跑,一晚上顶多睡4个小时。”张辉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愧疚,“有一年春节前后,我连干了28天,每天睡不足5小时,最亏欠的就是家里——父母养老、孩子教育,全靠媳妇一个人扛着。” 搭班的34岁师傅任陈陈,这次负责案上凉菜。2014年他出师当大席师傅,那时订单密得每月歇不了两天,累得转去食堂。可干了几年有了孩子,终究念着大席师傅收入实在,2019年又重新拿起了菜刀,回到了熟悉的灶台旁。“不是天大的事,真不敢推活——这次要是拒了,下次人家可能就不找你了。”任陈陈笑着说,年岁渐长,他反倒越干越喜欢这份工作,“东家一句‘任师傅菜真香’‘这几天辛苦你了’,比多挣几百块钱还暖心,再累也值了。”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