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大潮奔涌,发展号角催征。当中国式现代化巨轮驶向“十五五”这片更为壮阔的海域,“六个坚持”的重要原则,犹如引路灯塔与航行罗盘,深刻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一系列根本问题。这不仅是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也是面向未来的行动纲领,以其系统性战略擘画,为做好“十五五”规划这篇大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 立根铸魂,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定盘星”,把稳前行之舵。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确保事业行稳致远的“定盘星”和“压舱石”。在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征程中,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确保“十五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始终沿着正确航向,凝聚起亿万人民劈波斩浪的磅礴力量,使中国式现代化的巨轮舵稳帆劲,一往无前。 枝叶关情,以“坚持人民至上”为“出发点”,锚定价值坐标。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发展的终极价值,在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人民至上”,深刻昭示了我们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立场,要求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聚焦民心所向、民生所系。无论是谋划改革还是推动发展,都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回应人民期待,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发展才能获得最深厚的伟力,现代化事业才能拥有最坚实的根基。 提质增效,以“坚持高质量发展”为“硬道理”,擘画演进路径。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而新时代的“硬道理”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刻把握,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摒弃了简单以GDP论英雄的旧思维,致力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求我们必须在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区域协调、共同富裕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破立并举,以“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源”,激活制度潜能。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社会持续进步的活力之源。步入深水区的改革,更需强调“全面”与“深化”,要敢于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大力度上推进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通过破除一切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不断塑造新的制度优势和发展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澎湃活力。 协同共生,以“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为“双引擎”,优化治理范式。“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各就其位、相互配合,是现代经济健康运行的内在要求。“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旨在寻求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的最佳平衡点。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弥补市场失灵,维护公平竞争,优化公共服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双引擎”协同发力,方能构建起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 居安思危,以“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压舱石”,筑牢行稳根基。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也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六个坚持”相互联系、内在统一,共同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意涵深邃的系统性方略,如同六根坚实的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国式现代化宏伟大厦。展望“十五五”乃至更远的未来,只要我们深刻领悟、自觉践行“六个坚持”的核心要义,将其融汇于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就一定能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奋进力量,跨越一切险阻关山,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崭新篇章。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