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当前,安徽正在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力开发新的模型算法,推动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深度融合,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记者 曹艺璇 这里是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智慧家居实验室,大家看这台正在移动的机器人,它正在对智能家居产品进行多轮、高强度的语音交互测试,通过一遍遍的训练,让这些产品能够“听得懂”、“做得好”。
基于国家语音创新中心搭建的真实的家居环境,测试机器人化身“考官”,对各类家居产品进行7×24小时的对话测试,通过语音、图像等多维度记录每一次交互细节,让家居设备的反应被持续捕捉和优化,最终使交互准确率提升至99%以上。
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测试工程师 李孟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而让AI真正变得智能和可靠,测试验证就十分重要,我们这套测试系统能够解决人工智能领域,测不准、测不快、测不全的行业难题,给企业提供详尽的优化方案。
包括这套体系在内,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已构建起了覆盖多个制造业重点领域的核心场景。在汽车领域,布设了车控、通讯等7大类2000余项功能点,实现从指令发出到车机执行的自动化评测闭环;在轨道交通领域,构建了以声学为核心的智能监测系统,让设备故障响应效率提升40%,运维成本降低20%以上。
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 总经理 吴江照 面向像工业声学、工业图像、工业认知、工业多模态大模型这些方向去发力,去开展我们的一系列的科技攻坚,推动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达成和实现。
安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基础、有优势,在全国较早印发出台了通用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及《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今年又结合国家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再次印发了《若干政策2.0版》,为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保驾护航”。在技术创新方面,全省建成了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平台,支持模型底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源头动力;在算力建设方面,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智能算力规模超过37000P,同比增长236%,为大规模模型训练、智能驾驶等技术应用提供了强大支撑;在数据供给方面,安徽已协调提供文本、视频等多类数据,支撑了19个大模型的研发。
安徽省科技厅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处 副处长 吴锐 在场景应用方面,围绕底层强基、融合应用、生态构建和安全筑底四大行动,系统地布局人工智能的24个重点领域的场景应用,确保人工智能能为地方的主导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
为了加速智能产品装备迭代创新,今年前三季度,位于芜湖的埃夫特的工业机器人公司,研发投入已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85%,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20%,产品线扩展至9个系列、60多款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光伏、锂电等行业的头部企业;位于阜阳市颖东区的安徽普赢智能装备公司,则采用与高校联合攻关的形式成功研发了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部位的核心部件,达到行业领先的精度标准。
安徽普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总经理 葛剑 目前我们已形成涵盖谐波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在内的150多种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品矩阵。今年预计产能将要达到30万台,产值大概在1.5亿元左右。
人工智能驱动安徽科技创新突破,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今年上半年,全省人工智能规上企业实现营收1069.9亿元,科大讯飞和智象未来入选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前50强。截至今年8月,人工智能主题基金母子基金规模超200亿元,投资金额56.5亿元。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跃居全国第5位。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