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离是阻断病毒、自我保护的最好方式,当前一些市民就必须进行居家隔离。在隔离期,市民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如何缓解?对此,记者采访了资深心理咨询师、市心理学会会长韦志中。 记者:隔离期较为漫长,市民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具体有哪些表现? 韦志中:从我们接到的咨询看,市民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疑病、焦虑和强迫三种情况。 疑病症主要表现是感觉自己得病了,而且身体也很配合,好像真的得病了。比如,他们会对照症状,感觉自己有发热、身体乏力、肌肉酸疼等表现,但测量体温或去医院检查又一切正常。 焦虑是由对未知的事情过度紧张和恐惧,或对客观现实认知出现偏差导致。过度焦虑常伴有出汗、心悸、尿频、失眠等。比如一位市民反映,他的母亲不停地指挥家人洗手、消毒、戴口罩等,搞得家人都很紧张。 强迫就是反复的强迫行为和观念,自己控制不了,比如,强迫自己洗手、量体温、检查身体等。 记者: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韦志中:首先,要减少因摄入讯息带来的心理负担。尽量控制每天关注有关信息不超过一小时,尤其控制睡前输入。 其次,静下心来,安排好生活。可以安排一个“假期计划”,还可以做家务、陪孩子、写字、浇花,转移注意力。 最后,建立正向思维。相信我已经做好了足够的自我防护,这一切都会过去。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