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一大早,颍上县盛堂乡朱洋村脱贫户杨成英戴着口罩,经过进门登记、体温检测和全身消毒后,进入了颍盛农业扶贫车间原材料加工车间。 “在厂里务工是我们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前段时间,疫情让我很担心今年的收入受影响。”杨成英边清洗白菜边说,现在企业复工复产了,她也安了心。 颍盛农业是颍上酱菜生产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通过土地流转、帮助就业、入股分红、订单农业等方式,已带动480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疫情发生后,作为杭州、上海等大城市酱菜的供应商,颍盛农业主动向当地政府报备,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于大年初三从朱洋村筛选20名工人复工生产。 “那段时间,因为人手少,我们的产量仅能满足订单量的一半。”颍盛农业副总经理朱奎告诉记者,截至2月23日,他们发走了近3万箱、90万斤酱菜。 2月中旬,按照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不误”的工作要求,盛堂乡坚持以就业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发挥扶贫车间就近就地就业的优势与作用,支持、鼓励颍盛农业全面复工复产。颍盛农业也积极摸排朱洋村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发现合适人员,就邀请去厂里上班。 “今年我们本就计划再招40名工人,后来考虑到疫情对一部分贫困户收入的影响,我们决定把这些岗位优先提供给他们。”朱奎说,近日,扶贫车间内又来了35名工人,其中贫困户15名。 复工这段时间,颍盛农业一方面抓疫情防控,每天为员工测量体温、分发口罩,做好车间内外的消杀工作,分批分时供应午餐;另一方面,通过每天延长1-2小时的上班时间,加大辣白菜、大蒜、雪菜的生产力度。 “虽然还有员工没返岗,但我们的产能已经恢复了90%。”朱奎说,再过半个多月,地里的雪菜就能收割完,这几天他们正摸底统计周边村民3月底种黄瓜的需求,为企业下一步生产酱黄瓜做准备。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