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习近平视察安徽四周年特别报道 环境更美好 家园更生态

2020-4-30 09:43| 编辑: 刘黎 | 查看: 32158|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尚原野通讯员 徐明阳 李振华 余波|来自: 阜阳日报

      2016年4月24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推动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只要以钉钉子精神干,再接再厉、不骄不躁、奋力拼搏,在中部崛起中前景可期。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我市根据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促整改工作要求,深抓“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治”出新面貌、“绿”染新生态,城乡各处加快步入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一幅壮美的生态画卷在颍淮大地徐徐展开。
  
  扎实整改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力保护生态环境

      位于颍泉区新建社区西部的慧湖,在2017年4月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前还是老城区的一处“龙须沟”,生活在周边的2万余名居民意见较大。
  
  对这一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市于2017年5月1日正式启动以湖体治理、违建拆除和生态环境改善等为主要内容的慧湖环境治理工程,长期困扰周边居民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得以解决。眼下,以慧湖2.62万平方米滨水园林景观为中心,连接东城河风景带、南城河风景带、文峰公园的城市中央绿地正在加快建设。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去年以来,我市按照“差异化、网格化、精细化、常态化”的原则,以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坚持问题整改“有声势、有力度、有时限、有结果、有奖惩”,建立落实“ 县级自查、市级复核”的销号管理制度,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截至今年4月9日,中央环保督察转办的293件群众信访件已整改销号287件;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转办的161件群众信访件已整改销号143件;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转办的677件群众信访件已上报完成495件,正在开展销号验收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安徽山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美好,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具体到阜阳,就是要落实好颍淮蓝天工程、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
  
  2019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万亩,总产524.3万吨,连续12年超百亿斤。这意味着,我市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总量达到500余万吨,且连续12年一直保持这个水平,秸秆禁烧的压力全省排名第一。“2017年,我市首次将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作纳入民生工程,通过推广秸秆五化利用,以用促禁,有效促进生态环境改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通过建立省气科所卫星遥感监测、大气网格化卫星遥感监测及市级领导任组长的9个秸秆禁烧督导组现场检查的立体式秸秆禁烧监控网络,对全年火点进行考核。到年底,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其中产业化利用量占农作物秸秆利用总量比例达39%以上、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量占农作物秸秆利用总量比例达27%以上。
  
  逐步健全动态监测体制机制,用心呵护蓝天碧水净土

      2017年以来,我市空气质量趋稳向好,全国排名不断靠前。对于这一点,摄影爱好者刘飞深有感触:“这几年,路上的扬尘少了,路边的餐饮油烟没了,一些不知名的水鸟在家门口的小河安了家,真得是天更蓝、水更美,拍出来的城市景观令人赏心悦目。”
  
  环境的持续改善得益于我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有益实践。近两年,围绕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我市相继制定了《阜阳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阜阳市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充分利用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系统,认真落实控尘、控放、控车、控排、控烧“五控”和全覆盖、全喷淋、全清洁、全禁燃、全达标、全天候“六全”管控措施,组建了5个重点区域督察组,开展“横到边、竖到底、无禁区、零容忍”的督察,持之以恒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2019年度,我市PM2.5平均浓度为51.2微克每立方米,顺利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市生态环境局综合科负责人阚书培说,今年4月,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3月份全省16个地级市降尘监测结果排名,我市位列全省第6位,降幅全省第一。
  
  近两年,我市还全面实施了碧水攻坚战,紧盯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紧扣水污染防治重点,全面整治黑臭水体。目前,阜城19条完成“初见成效”的黑臭水体正在推进“ 长制久清”工程,其余3条黑臭水体已基本治理完成,正在推进个别点位问题整改工作。截至去年底,列入集中攻坚任务清单的14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其中建成运行6个、试运行8个,另有9个项目正在建设;列入国家考核的5个地表水断面及省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考核的6个断面水质均值全部达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连续多年实现100%目标。
  
  深入开展净土保卫战,按照“ 查源头、查转移、查存量、查处置”的要求,统筹推进“清废2019”固体废物排查整改工作。目前,全市已建成投运6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4个规范化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断提升;持续强化对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监管,基本实现了医疗废物集中化、无害化处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省生态环境厅的经验做法,2018年8月份以来,我市先后出台了《阜阳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阜阳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阜阳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按照“将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要求”和“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市环保局等部门对各县(市、区)空气有关指标实行按月考核,考核情况较好的将获得生态补偿资金,较差的需缴纳生态补偿(赔付)资金,逐步健全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制机制。
  
  “ 我市生态环境治理的一系列举措得到了中央环保督察组的高度肯定。”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年,中央财政计划下达我市大气污染防治补助资金2586万元,我市拟将其中800万元基础性补助中的部分资金先行用于补助市卫星遥感监测秸秆焚烧火点服务项目和市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按月监测烟气达标排放项目。
  
  统筹推进“一湖两河一洲”建设,打造生态秀美家园

      近日,总投资11亿元的颍州西湖景区一期工程南湖历史文化景区传来捷报,明确10月1日竣工开园。“从去年12月份中标1 标段古建工程,到今年3月份加快推进兰园、怡园古建部分施工,我们一天都不敢耽误。”承建单位陕西建工项目负责人说,颍州西湖景区建设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于施工单位、工程技术、后期管养都有明确要求。
  
  如果说颍州西湖景区的建设体现了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那么以此为载体的西湖新区,将作为我市重点规划的三大城市中心之一,建设“融入长三角 崛起大皖北”的人居样板和生态家园。
  
  《阜阳市贯彻〈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打造城市建设新标杆,统筹推进“一湖两河一洲”建设,打造滨河漾水的休闲带、贯河纵联的交通带、迎河多彩的产业带。按照实施方案,我市将统筹推进颍州西湖、泉河风景带、颍河风景带、三角洲建设,把阜阳最富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特色的“一湖两河一洲”纳入城市一体化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一湖两河一洲”的深度开发,阜阳的城市绿地也将得到全面扩容升级。“去年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10.67万亩,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9.58%。”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城市绿化,遍布三区五县市的生态廊道、景观游园、生态湿地、水系治理项目正在变成一道道绿色屏障。目前,包括流鞍河生态廊道在内的7个生态廊道、包括东三角游园改造提升在内的3个阜城园林绿化提升项目、包括华桥沟公园在内的14个阜城园林绿化新建项目、包括老泉河在内的28个水系治理项目、包括泉水湾湿地公园在内的5个林业重点工程新建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