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米见绿,500米入园,推窗见绿色,出门是景区,绿地起伏生机盎然,花木扶疏暗香浮动,碧水盈波环绕城区,四季轮回满眼皆春。在临泉,越来越多的市民切身感受到,鲜花与绿荫作伴、碧水与丽阳共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常态。 临泉,这座因水得名、向水而生的城市正呈现出生态良好、环境怡人的别样风姿。 碧水绕城郭 绽放城市生机活力 都说一座城市如果有了水,就有了灵魂、有了活力。 而临泉恰恰不缺少这一点。 一条汾泉河从上游河南省蜿蜒而来,千百年来哺育着两岸生灵。 临泉河而居,因此这座城市便有了“临泉”这个名字。 而泉河不是孤独的河流,就在城的西部,同样发源于河南省的流鞍河在这里汇入泉河,两条河怀抱这座城,临泉便有了说不出的韵味儿。 而同时环绕这座城的,还有阜临河、临艾河、育才河、白沟、于王沟、桃源河、蝎子沟等水系。这些河流纵横交错,棋盘一样把城区分割成一个个方格,而城区50万人就居住在这些方格里。 如何提高市民的人居环境,让城市因水而活,临泉县委、县政府开启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漫漫征途。 2016年,临泉县投入4.2亿元,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EPC)模式引进上市公司岭南园林开展水网景观项目建设,推动设计与施工无缝衔接。 阜临河是与泉河几乎平行的东西向河流,也是新城区与老城区的分界线。这条浸透着广大市民记忆的河道经过彻底整治,已经成为碧水盈盈、绿柳花红的景观河。 阜临河城区段全长3.6公里,西至古沈大道,东至姜尚大道,两岸景观带占地37.8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15.6万平方米。西段以“城西绿廊”为主题,清淤、植树、种花、建设木质栈道长廊后,成为一条景观与功能结合的城市景观形象走廊,成为周边居民游憩、休闲、交流的好去处。而东段以“景观提升”为主题,打造为城市中的滨河公共开放空间、居住社区的天然绿核,成为临泉活力新城区的撬动点。 谁能想得到,数年前这条河的东段还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臭不可闻的“龙须沟”,而如今则成为市民喜爱的休闲之所。 朝阳东升,夕阳吻山,三五成群的市民,或散步或漫跑或起舞,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伴着一河东去的清流,穿过花木扶疏的步道,尽情享受人间天堂的乐趣。 贯通泉河、城区南北向最长的一条河道——白沟,是城区最为靓丽的河道之一。它北至人民路北闸口,南至霞光大道,全长约4.7公里,两岸景观占地面积32.5万平方米,其中水面积达16.4万平方米。 这原是一条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河流。因为长期没有得到治理,两岸杂草丛生,河道淤满泥污,居民随意倾倒垃圾,再加上位置偏远,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如今的白沟,就像一位准备出阁的大姑娘,明眸皓齿,风姿绰约。大片的晚樱、碧桃,常绿的香樟、枇杷,再加上应四时而飘香的花海,间以亭台楼阁、小桥露台,让人恍若身在江南水乡。 而全长2.3公里、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的于王沟,全长1.8公里、占地面积9.93万平方米育才河,全长1公里、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桃源河,全长约6公里、占地43.7万平方米的丰泉河,构成了城区完整的河流系统。 汪汪碧水绕城,条条玉带缠身,让临泉这座城市凭添更多生机,也让居住在这里、来过这里的人们迷恋万分、流连忘返。 建园显特色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拥有众多公园,城市便少了些生硬、多了些烟火。 在坐拥众多河流的同时,临泉县更把建园作为方便群众休闲、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在短短数年内,新老城区建设数十座公园。这些公园犹如片片翠玉点缀于城中,让万家灯火更加明亮、更加璀璨。 5月1日,备受关注的市民中心广场正式开放。这处占地160亩、总建筑面积62.7万平方米的公园,一下子成为城市的焦点。 歌声悠扬,灯光闪耀,绿树成荫,花香阵阵,开园之日,不少市民全家出动,品鉴这座园子的别样魅力。 市民中心广场建有规划馆、科技馆、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绿化面积6.4万平方米,广场绿化植物72种,水生植物17种,水中投放多种鱼类。 更让人欣喜的是,在中心水域设置音乐喷泉,并配有灯光秀,在法定节假日、周末进行音乐喷泉灯光表演。 与恢宏大气的市民中心广场不同,百戏园则深藏于居民区。 这座以县第七运输公司汽车修理厂原址建起的园子,占地面积不过5000多平方米,但它却以精致的妆容、完善的设施,赢得周边群众的喜爱。 百戏园以临泉杂技作为文化元素切入点,通过带杂技元素的景观小品点缀场地空间,将文化和功能充分结合。园区建有公厕、亭子、游乐场、停车场、活动广场,配以四季花木,保留原有树种,营造出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良好环境,实现了居民出门进园、开窗见绿的意愿,成为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建园方便居民,选址不拘一格,一切都因地制宜,或大或小,或依道路或近民居,精彩纷呈。 而壶中园就是这样一个深受居民喜爱的园子。 它位于解放路和四化路交叉口,占地面积2493平方米,以临泉葫芦烙画作为文化切入点,采用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手法,以葫芦流畅的线条进行平面构图,使场地具有文化底蕴。以文化带动空间,空间交互文化,为市民提供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亭台楼阁点缀,诗情画意充盈。临泉县在建设公园时充分吸纳文化元素,尽情展现地方文化特色。而水墨园则是与众不同的一个园子。 水墨园位于解放路与迎宾大道交叉口,占地面积9729平方米。园子以“水墨”为主题,以临泉毛笔文化作为切入点,力求通过文化的渲染提升场地景观的地域特色,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使用需求,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 此外,临泉还在城区建设了迎宾广场、百步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公园。加上城区原有的霞光广场、姜子牙广场、解放广场、辉隆游园、毕卓公园、蔡邕公园、文王公园、永安公园、工业园公园、裕学公园等,整体城区呈现出“百”园点缀、各领风骚的韵味。 “百”园驻城区,万家生紫烟。因为有园,家就有了期待;因为有园,人就多了精神。 绿意盈阡陌 打造特色绿化格局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也是城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标志。 临泉县在创建园林城市的进程中,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点线面联动的原则,以增绿添景为主题,大力实施城区绿化,用绿色植物修复生态、改善环境,形成了独具临泉特色的园林绿化新格局。 在城西中环格林童话世界景区,一块占地50亩的草地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春放风筝夏骑木马,秋品月色冬赏瑞雪,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乐趣。 中环格林童话世界在建设过程中,坚持把城市空间让给市民,建设城区第一块绿地供市民休闲,每天游玩的市民游客达数千人,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 做好道路绿化,把道路妆扮成美丽风景线,是临泉县一直坚持的园林发展思路。体育公园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体育公园位于霞光大道两侧,在东西长达12公里的范围内,临泉县大力推广林荫路式栽植,道路两侧均采用高大的乔木为主要行道树树种,对大面积绿地采用群落式树林片栽,林下种植麦冬草,避免或减少灌木色块栽植,大大节约了绿化成本、降低了后期养护成本。 而今,体育公园犹如一条长长的玉带延伸在城区,成为临泉最为耀眼的林荫大道。 在路必有树,有树必成景。临泉县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在姜尚大道、迎宾大道、人民东路等推广使用乡土树种种植,大量种植栾树、法梧、高杆女贞等本地树种。对建成区各主干道的行道树进行了补种,以栾树、法梧、香樟、无患子、高杆女贞、重阳木、榉树等为主要行道树,适当搭配其它种类,形成了丰富的林荫景观效果。 为加快城区道路绿化改造步伐,临泉县先后对人民路、光明路、迎宾大道、教育路、解放路等城区主要道路进行绿化整治,利用道路两侧的建筑退让红线建设绿化小品、街头绿地,城市主干道已经成为一条条绿影环绕、丛花争艳、四季如春,景色宜人的园林风景路。 通过多年接续建设,城市道路总长度达到65.67km,绿地达标的道路长度为57.63km,道路绿地达标率87.8%。 在做好城区道路绿化的同时,临泉县还结合旧城改造和道路拓宽工程,在建筑密度高的地区,开辟建设街旁绿地,满足老城区市民的游憩需求,真正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景观效果。 停车场是城区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临泉县把做好停车场绿化作为园林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利用嵌草砖等透气、透水性好的铺装材料进行铺装,建设了义乌商贸城林荫停车场等一批绿色环保林荫停车场。 临泉县通过拆违还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立体营绿、破硬增绿等多种方式增加绿量,城区已形成以道路绿化为骨架,公园、广场、游园、街头绿地、标准绿道均匀分布,点、线、面、环有机结合,乔、灌、花、草合理搭配,形成水淳花香、四季常绿、布局合理、植物多样、具有临泉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目前,县城在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建设绿地面积88.3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8.6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3.9%,公园绿地面积27.2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64平方米,实现了滨水公园为环、公共绿地为点、小区绿化为基础、道路绿化为主轴的点、线、面相结合,布局合理、功能较为完善的绿化网格体系。 从一湾泉水环绕到水网四通八达,从公共活动场地奇缺到公园游园随处可见,从囿于环城堤坝的“小家碧玉”到成长为37平方公里的“大家闺秀”,从人口不足10万人的“大村庄”到人口承载达到50万人的皖豫边界区域城市,临泉,这座濒泉河而生长的城市,正踏着新时代的节拍,风姿绰约翩翩而来。 (赵怀勇)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