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秭归县为屈原的故乡,当地重视端午节更甚于过年,从农历四月底就开始筹备,五月初五过“头端午”,五月十五过“大端午”,五月二十五再过“末端午”。当地每年端午节都会有盛大的祭典,除龙舟竞渡外,还有端午诗会、游江招魂等活动,屈氏后人还会举行隆重的祭屈原仪式。 在黄冈市巴河镇,端午节时,人们戴花冠、绘上纹身,敲着锣鼓,意为逐疫。 宜昌县过端午节主要不在五月初五,而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 在河北,市井小贩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 在山东,邹平县端午节那天,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据说可以避邪;日照市过端午时给儿童缠五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 安徽端午习俗多种多样,淮北、蚌埠一带的小孩端午节要在手腕、脚腕和脖子上“缚花线”,据说可以辟邪、防溺水;环巢湖一带有躲午习俗,在端午节正午,家家户户不举火,带着粽子等食品到野外进食;肥西有接女儿、女婿回家过节的习俗,岳父要买草帽、毛巾送给女婿,买太阳伞给女儿;郎溪等地也流行姑娘们走亲戚以及已婚妇女回娘家。 江南、吴越地区水乡保留了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风俗。江浙一带较盛行纪念伍子胥和曹娥的活动。江苏南京人在端午节会备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以及鹅眼钱两枚,用此水洗眼,据说可保一年无眼疾;武进有夜龙舟,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并有箫鼓歌声相和。 江西省婺源端午节传统不吃粽子而吃鸭蛋,当地人称蛋为“子”,端午吃“子”意味着自己是“龙子”,父母会给小孩做端午服、端午帽;新昌县的雄黄酒、丹砂酒除抗疫外,还有“开眼”的意义。 海南除了与内地相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水和洗草药澡。 台湾省过端午节时,许多住户门口都挂菖蒲、艾草和贴钟馗画像,成人饮雄黄酒,小孩子佩香包,据说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端午节最有气氛、最为热闹的是划龙舟。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