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颍上县江口镇牛圩村时,贫困户陶恩琴正拉着满满一三轮车花生秧往家送。 “赶上秋收,花生秧、红薯秧、玉米秸秆满地都是,我得趁着好天气给家里养的羊多备点料。”在陶恩琴眼里,有了这些储备,就能多节省点饲料钱。 陶恩琴两口之前一直在外务工。2011年,她的老伴何子宣患上了严重的肾衰竭,每个月的医药费高达4000多元,让这个本来就不殷实的家很快见了底。2018年,没钱在外治病的他们不得已回到村里。村里得知情况后,立即上门核实,将她家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建议陶恩琴发展养殖。 “村里给了6000块钱补贴。村里的山河养殖场不仅以优惠的价格卖给俺能繁母羊,还经常派人来看看,教俺喂养。”陶恩琴告诉记者,这几年,卖了一波又一波,家里还有40多只羊,估摸今年能有2万多元的收入。同时,得益于健康扶贫,老伴看病又少花了不少钱,“今年脱贫,我很有信心。” 近年来,江口镇通过发展特色养殖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陶恩琴口中的山河养殖场就是当地一家以养殖优质波尔山羊为主的养殖扶贫基地,最高存栏量近3000只。 “当初回乡创业不仅是看中了家乡的营商环境,还考虑到家乡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山河养殖场负责人蔡培告诉记者,和喂养饲料相比,用废弃秸秆养羊,一只能节省成本200多元。 2017年,为响应国家扶贫政策,扩大企业规模,蔡培通过“公司繁殖+农户育肥+企业销售”的合作化发展模式,带动了100多名贫困户通过养羊增收。 为实现产业化养殖,解放劳动力,山河养殖场还探索出了波尔山羊托管养殖模式,通过与缺少劳动力的贫困户签订养殖协议,把贫困户家中的羊集中起来养殖。托管后,养殖场每年按照托管羊的数量给予贫困户分红,实现了企业与贫困户双赢。 因患有脑梗而被纳入贫困户的何字友告诉记者,因丧失劳动能力,他把家中的12只羊送到了山河养殖场托管。“养殖场统一管理,非常省心,年底至少能领到千把块钱分红。”何字友说。 了解到发酵后的羊粪是上好的有机肥料,蔡培正准备通过回收羊粪加工有机肥料延伸养殖产业链,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