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走近“火焰蓝”

2020-11-5 10:16| 编辑: 刘黎 | 查看: 45524|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任刚 梅飞 通讯员 熊付宝 周腾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高层火灾扑救专业队

       编者按 
 
  他们战火魔、斗洪峰,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他们守护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奉献着青春乃至生命。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火焰蓝”。11月是消防宣传月,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日也即将到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阜阳市消防救援支队,看看几支专业救援队伍都有哪些本领,哪些“神器”在保卫着我们的消防安全,日常生活中哪些消防知识要了解。
  
  高层火灾救援专业队
  
  负重50斤一分钟跑上10楼
  
  随着城市发展加快,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部分市民会产生疑虑:那么高的楼房,万一遇到火情怎么办?消防队有能力到那么高的地方施救吗?颍州区消防救援大队张龙龙的回答可以让你吃个定心丸:“我们现有的装备和高层内部消防设施,完全可以满足救援要求。”
  
  今年31岁的张龙龙是颍州区消防救援大队清河路消防站站长,同时也是高层火灾救援专业队的一员。虽然年轻,但他从事消防工作已是第13个年头。这几年,他平均每年都会参与高层救援二三十次。
  
  随着高层建筑迅速增加,高层演练科目逐渐成为消防训练的主要内容。负重登10楼、高层水带铺设等演练科目,几乎每周都会照例举行。背负水带、空气呼吸器等约50斤的救援装备,张龙龙等人可以在1分钟内一口气跑到10楼以上。
  
  去年夏天的一个深夜,阜城锦华第一郡某栋楼房第11层楼突发火灾。张龙龙等接警后,携带救援器材,仅用5分钟就赶到事发点。消防队员利用楼道里的消防栓连接水带,迅速控制火势,十多分钟便扑灭了火情,将被困的一对年轻夫妇成功救出来。除了救援及时,获救者及时采取的自救措施也非常正确。发现客厅出现火情后,当事人迅速封闭卧室大门,同时用椅子砸开窗户玻璃透气,并及时拨打求救电话。“正确冷静地对待火情,给他们换来了生机。”张龙龙说。
  
  张龙龙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消防登高平台车最高可以升到68米,即20多层楼的高度,再加上水炮的有效射程,完全可以扑灭30多层高度楼层的火情,不存在因为楼层高,消防队员无法救援的情况。
  
  张龙龙提醒,如果有条件的市民,可以添置防毒面具等家用消防器材,这些在京东天猫等正规的网店都有销售。如果没有器材,遭遇突发时也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避免吸入烟雾。他特别提醒家住高层的市民,如果发现楼道里的消防栓存在故障,一定要及时向物业反馈,或者联系消防部门,“维护消防设施完整好用,确保消防车通道畅通,是每位市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地震救援专业队   
  地震救援专业队
  
  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作为生活在平原地带的阜阳人,地震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遇到突发险情如何规避,很多人都说不出所以然。
  
  “虽然地处平原,但掌握地震避险知识对我们仍非常必要。”市消防救援支队地震救援专业队成员肖笠说,比如遭遇房屋倒塌、校园踩踏等突发情况,应对措施都和地震救援面临的情况非常类似。
  
  肖笠今年30岁,是阜阳地震救援专业队中少有的具有实战经验的队员。肖笠曾于2010年参与安庆一次地震救援,“受灾不算大,只有两个人被困,因为救援及时,很快便完成了任务。”
  
  阜阳地震救援专业队目前有45人,平时以拉练为主,训练科目包括定点搜救、破宅搬运、救援通道搭设、医疗救护等。在实际救援中,救援队主要以生命救援为原则,“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具体的救援行动中,阜阳地震救援专业队参与最多的是各种房屋坍塌的救援。
  
  2019年2月,临泉县某地发生一起自建房脚手架垮塌事件。救援队员出警赶到现场后,确定有5人被埋于废墟下,当天救援出4人,最后一人在第二天方才救出,但已没有生命特征。“像这种情况,基本上就是地震救援的专业范围。”肖笠说。
  
  除了救援训练,每年到各个中小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应急知识普及,也是阜阳地震救援专业队的日常重要工作。
  
  肖笠以2008年汶川地震举例,在地震发生时,四川桑枣中学倚靠以往应急演练的经验,仅用时1分36秒便有序疏散2200多名师生,创造出全校师生无一伤亡的奇迹。桑枣中学因此被誉为“史上最牛中学”。
  
  “由此可见,提升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日常预防演练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肖笠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在危险来临之际,将危险降到最低”。
  
  遇到突发危险怎么办?肖笠说,在遇到如脚手架倒塌等事故时,在无法迅速逃离现场的情况下,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承重墙,紧贴承重墙以避免更大伤害,其次就是寻找合适的掩避点,冷静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水域救援专业队
    水域救援专业队
  
  乘风破浪做生命“摆渡人”
  
  吴飞是阜阳消防勤务站站长,同时也是阜阳消防水域救援专业队成员。
  
  从事消防工作15年来,吴飞从未像今年夏天这样过得忙碌充实,“转战九江、王家坝和戴家湖,一连33天连家都没回过”。
  
  吴飞今年33岁,今年7月13日,按照上级紧急通知,他与队友共43人组建水上救援队直接开赴江西九江。
  
  虽说早有心理准备,但赶到九江修水县,吴飞才发现情况远比想象中恶劣。“放眼望去都是大片水域,高楼层基本上3层以下都被淹没了。”
  
  救援队赶到后,首先开展的是人员转移。由于是异地救援,虽然有向导带队,但对地形和水下环境不了解,队员们在驾驶舟艇时都小心翼翼,随时规避着水下风险。
  
  白天救援还好,夜间缺乏灯光照明,非常容易迷失方向。往往一场任务执行下来,队员们都是筋疲力尽。但只要有新的指令下来,大家还是鼓足干劲,迅速投入救援任务中。
  
  异地救援任务还在进行中,吴飞等人便得知了家乡王家坝开闸蓄洪的消息。7月23日,结束九江的救援后,吴飞等人便直接赶赴王家坝参与救援工作。此时,王家坝救援已经相对平稳,救援队员们主要承担起输送庄台人员及物资的任务。
  
  戴家湖涵闸破裂后,救援队员们又转战颍上。协助兄弟部队疏散群众、封堵涵闸,成为吴飞等人的主要工作。
  
  让吴飞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几天持续大雨,按照上级要求,要及时封堵涵洞的排水渠道。全体队员从傍晚开始连续奋战了十多个小时。13条涵洞,平均封堵每个涵洞需要60多个五六十斤的沙袋,大的涵洞则需要上百个,全部是人抗肩抬。吴飞粗略估算了下,当天夜里仅自己便抗了百余个沙袋。
  
  阜阳消防水域救援专业队现有消防指战员40人,拥有船艇类6艘、水下搜救类器材22件(套)、救生类器材98件(套)等各项装备。

  化工救援专业队

      化工救援专业队
  
  经常与危化品火灾打交道
  
  “厂区东侧甲醇罐区法兰处发生泄漏,请求立即处置。”近日,伴随着一阵急促的报警声,临泉县某化工厂立即进入应战状态。
  
  甲醇是易挥发性液体,一旦贮存不好或发生泄漏都可能发生燃烧、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厂区应急处置人员立即报警,并进入罐区进行先期堵漏处置。接到报警后,大队指战员到场后,确定最佳停车位置和进攻路线,要求所有参战人员严格做好身体防护,注意安全作战距离,同时配合厂区人员分别从地面和高空对泄漏区进行泡沫稀释,最终被困人员被成功救出,险情得以排除。
  
  “这是一场化工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临泉县消防救援大队交通路救援站副站长魏晨光说,临泉县化工企业相对聚集,规模大,安全生产压力不小,消防队每年都会联合辖区化工企业进行灭火救援综合演练。
  
  但现实生活中,石油化工及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发生远比演练更危险、社会负面影响更大,比如天津港“8.12”爆炸、大连“7.16”火灾等事故。
  
  作为市消防救援支队化工救援专业队的一员,魏晨光曾多次参与辖区化工应急救援。“火势猛烈,燃烧强度大,火场温度高,热辐射强……”面对熊熊烈火,他和队友们不畏危险,一次次圆满完成了灭火战斗,将各项损失降到最低。
  
  目前,阜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化工救援专业队分别以颍东和临泉为中心,组建2支化工编队,每支化工编队由举高喷射、灭火冷却、远程供水、化学洗消、战勤保障、通信指挥等作战单元组成。每个作战单元由不同类型车辆器材组成,可独立承担某个战斗面的作战任务。
   
   交通事故救援专业队
  交通事故救援专业队
  
  冲在交通事故救援第一线
  
  10月31日,256省道阜南县柴集段发生一起四车追尾的事故,有两名司机被困。接到报警后,阜南县消防救援大队淮河路救援站站长韦学强带领队员迅速出警。
  
  在他的指挥下,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成功将2名被困驾驶员救出,及时送医治疗。
  
  自2007年进入消防部门以来,韦学强一直坚守在岗位一线,类似交通事故的救援处置经验丰富。他所在的救援站,每年都会参与交通事故类救援近50起。
  
  据了解,我市境内高速公路和国、省、县道较多,在消防救援支队参加处置的抢险救援行动中,交通事故占比达一半以上。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类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韦学强说,尤其是春节、国庆等节假日期间,面临着车辆数量猛增,道路事故种类多、救援任务重、处置难度大的现状。
  
  为此,阜阳市消防救援支队交通事故救援专业队依托全市11个运行的消防救援站组建。韦学强所在的消防站就是其中之一,配备人员不少于6名,主要配备破拆、撑顶、支护、牵引、起吊等器材。
  
  除了日常交通事故救援,专业队成员还定期集训,从难从严开展专业技术训练,设置车辆破拆、一般车辆火灾扑救、危化品槽车堵漏、火灾扑救处置等基础训练与专业科目交叉融合的训练计划,完善多部门联勤联训,实现应急力量快速响应、高效协同、精准施救,努力锻造交通事故救援的“尖刀力量”。
  
  
  应急通信保障分队
  应急通信保障分队
  
  消防救援的千里眼顺风耳
  
  7月20日上午8时32分,接国家防总命令,王家坝开闸行蓄洪,濛洼蓄洪区启用。
  
  汛情就是命令,市消防救援支队应急通讯保障分队作为“先遣队”,第一时间组织骨干力量和其他各组消防指战员一起立即赶赴阜南,参与抗洪抢险任务。
  
  “我们是消防救援队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刘亚淇作为分队战斗员之一,接到命令后一直冲锋在前。
  
  在王家坝闸口的防汛指挥部院内,刘亚淇和几名队友熟练地操作4G单兵图传、高清布控球和双光无人机等应急通信装备,不间断地进行低空巡坝、高空全景摄像、定点视频采集,实时将濛洼蓄洪区4个乡镇的6个保庄圩130余个庄台的全景全貌传输到应急管理部、省消防总队、市消防支队三级指挥中心,为部署消防抗洪抢险工作提供了可靠支持。
  
  市消防救援支队通信保障分队成立于2014年,现有指战员4人,配备有通信指挥车、轻型卫星便携站、卫星电话、双光无人机、微波图传、4G单兵图传、350M数字集群电台等装备60余件套,用于救援现场高空火情侦查、音视频图像采集,全方位掌握现场情况,并配合图传设备将现场音视频信号实时传送到后方指挥部。
  
  自分队组建以来,除了在阜南王家坝、颍上戴家湖防汛抗洪救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颍上县“11.15”滁新高速特大交通事故救援、临泉县“2.24”房屋坍塌事故救援、颍泉区“5.3”绿色步行街火灾扑救等灭火救援战斗中,他们一次次成功解决断电、断路、无公网信号、恶劣天气等不利条件,助力消防救援队伍完成各项灭火救援任务。

  

    火场神探张志刚:让废墟“开口说话”
  
  一场火灾过后,现场已成一片废墟,“真凶”到底在哪儿?在阜阳消防救援队伍中,有这样一群火场英雄,他们一次次重返火场,在废墟中寻找蛛丝马迹,抽丝剥茧,还原火灾真相,被称为“火场神探”。
  
  43岁的张志刚是阜阳市消防救援支队火灾调查工程师,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一直从事火灾调查工作,至今已参与调查过上千起火灾事故,是支队资历最老的专职火调员。“我们的任务就是让废墟‘开口说话’。”张志刚说,火灾现场往往一片狼藉,寻找“真凶”好比大海捞针,最关键的是找出起火点。
  
  虽然不像消防员一样深入火场灭火,但火调员同样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他们24小时待命,随时奔赴火场“收拾残局”。有些火灾是非人为因素造成的,但不乏有人故意为之。这就需要火调员收集与火灾事实有关的证据,分析火灾发生、发展过程,为火灾认定、办理行政案件、刑事诉讼提供证据。
  
  火调员到达火灾现场后,在了解、排除现场可能出现的险情,做好安全防护后,对现场进行勘验。通过向火灾的发现人、报警人、救火人、现场保护人员及周围群众了解火灾的基本情况及火灾现场的内部情况;对烟熏、烧损、倒塌、变形、变色痕迹的分析和物证的提取,明确起火点,认定起火原因。
  
  “救一场大火可能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但火灾调查短则几天,长则一个月。”张志刚介绍,不同的火灾有不同的指向性证据,如电器类火灾通常会产生小米粒大小的“熔珠”,为查找此类证据,火调员需要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和耐心 。
  
  以阜阳某地电动车棚起火为例,多辆电动车被烧成铁架子,张志刚等人在火场连续勘验两个昼夜。过火后的车棚一片狼藉,墙面和车棚的烟熏痕迹、墙面抹灰层的脱落痕迹、电动车的倒塌痕迹、车身火烧变色变形痕迹等燃烧痕迹合成后,综合有关人员的走访和物证的鉴定,最终确定了最先起火的电动车并认定了起火原因。
  
  火灾过后,现场往往充斥着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加上燃烧过的建筑物随时可能复燃或坍塌,火调员感染各种呼吸道疾病的现象也很普遍。张志刚介绍,火灾事故调查工作,要了解燃烧学、痕迹学、心理学、电气、化工等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热爱这份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不怕吃苦受累,耐得住寂寞,用耐心和毅力不断去查找真相。
  
    
  
      119接线员蒋菲菲:上岗就是12小时
  
  “叮铃铃……”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划破阜阳市119指挥中心大厅短暂的平静。“喂,您好,阜阳消防119。”接线员蒋菲菲迅速拿起听筒。
  
  “请问您怎么称呼?”“着火地点在哪里?”蒋菲菲一边接电话,一边做记录。40秒——从接到电话到指派中队出警,是蒋菲菲完成整套指令动作的时间。
  
  阜阳市119指挥中心,承担着阜城三区和各县市的接处警任务。根据工作的需要,由最初的4个岗位发展到如今的12个。
  
  从2014年指挥中心成立以来,蒋菲菲便开始了接线员的值守工作。3组人员轮班倒,一上岗就是12小时,每次下班回家倒头就睡。刷手机、追剧,这些年轻人的喜好统统与她无缘。
  
  往年,每到秋冬季,尤其是逢年过节,大厅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最近几年禁燃禁放工作力度加大,节假日接警次数开始下降。”蒋菲菲说,相对于往年,如今警情高发期主要集中在杨柳絮飞舞的春末夏初。忙起来,甚至十多个小时无法起身。
  
  让蒋菲菲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前几年颍州区十二里庙一家工厂,凌晨两点多突发火情。“厂房里都是各种秸秆等易燃物,消防员现场处理了三天两夜,我们也是连续值班持续关注。”
  
  蒋菲菲说,随着市民安全意识的提高,如今指挥中心接到单纯的火警求助电话开始减少,而类似人员被困、处理蜂窝、抓蛇等求助明显增加。
  
  不过,接警、派警并非蒋菲菲他们工作的全部。警情跟踪、动态提醒、信息搜集及报送,在火警处理中占有同样重要的比重。比如,依靠前方队员使用4G单兵图传设备实时传输的现场信息,蒋菲菲等人再根据情况及时上报全勤指挥部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随时调配增补警力。救援结束后,确定现场全部处置妥当,出警单位人员装备全部归队,以及最后的事件记录,才算完成一起火警处理的全部流程。
  
  这份看似枯燥的工作,并未让蒋菲菲感到厌倦。在她看来,能最快地将火情传达到执勤消防站并及时出警,成功为群众化解困难,很有成就感。
  
 
  
  火场文书王允连:不只记录那么简单
  
  在消防部门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行走于火海,用镜头和纸笔,记录每一场灭火救援战斗,被人们称为“火场文书”。
  
  在阜阳市消防救援支队黄庄路特勤站,30岁的王允连就是这样一名消防通讯报道员兼文书,新闻里不少图片、视频,都是来源于他。
  
  王允连是一名退伍军人,2017年6月通过考试成为一名专职消防员。黄庄路特勤站是他红门生涯第一站,担任通讯报道员兼文书。
  
  “不能进火场冲锋陷阵,心里有些失落。”当时,王允连以为通讯报道员,就是拿相机拍拍照、写写稿。但渐渐地,他意识到这项任务远没有想象中简单,而是一份更重的责任。
  
  起初,王允连对摄影、摄像、写作是个十足的“门外汉”。为了做好宣传报道,他加班加点地恶补宣传知识。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他终于可以独当一面,无论是拍摄技巧还是新闻角度,都有了质的飞跃。
  
  每次出警,他虽不直接参与灭火战斗,但战斗服、面罩、空气呼吸器、照相机、摄像机、手持电台等,一个都不能少,方便拍摄火场情况以及与前后方联系。
  
  2020年5月13日,阜阳市经济开发区三十里铺韩寨村发生两起杨絮火灾,相距不足百米;2019年6月20日,阜城依心明园小区南门一住宅楼楼道口电动车起火;2019年4月3日,阜城一16岁女孩因为与母亲闹别扭,爬上小区6层楼顶扬言跳楼……一次次抢险救援现场,他用镜头记录下阜阳消防勇士惊心动魄的逆行举动。
  
  对于消防工作,一些市民以为只是灭火救援,其实不然,除了“消”,还有“防”。王允连通过记录火场实况,撰写新闻报道,不仅向群众普及消防知识,让大家知道消防工作的不容易,也让群众提高安全意识。
  
  另外,他所拍下的第一手现场资料,能够为救援结束后的火灾原因调查保存证据。火灾事故处置完成后,消防部门还会通过回看影像资料总结火灾的特点、处置经验以及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每一次记录都被队友们逆行的背影深深感动。”王允连说,他希望用镜头认真记录下每一个惊险的场景,让大家知道,这群与火魔殊死搏斗的人,是多么伟大。
  
  划消防通道禁停标志

    让让让,请让出“生命通道”
  
  划消防通道禁停标志堵塞消防通道,处罚、治理
  
  日前,颍泉区水岸明珠小区居民反映,小区内的消防通道和楼道被电动车、居民堆放的物品占据,存在安全隐患。
  
  记者来到该小区走访发现,除了业主私自围占各家门口的公共通道,一些楼道内的步梯通道也摆放着居民的日常物品,有的业主甚至将电动车、婴儿车存放在楼道内。
  
  此外,在小区的多处消防通道上,随处可见电动车乱停乱放。“安全通道被占用,一旦发生火灾,将给救援造成困难。”有业主担忧道。
  
  对此,颍泉区住房保障局责令该小区物业加强管理,规范电动车和机动车辆有序停放,保证消防通道的顺畅。
  
  颍州晚报也曾多次报道,阜城一些小区由于消防通道被堵,挡住消防车出警的去路,耽误了救援时间。
  
  今年1月以来,阜阳消防救援支队与市房屋管理局联合开展“全市物业住宅小区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攻坚行动”,组织物业服务企业进行集中业务培训,指导开展消防车通道标志标线划设工作,确保消防车通道畅通。针对私家车堵塞消防车通道的现象,给予现场处罚、拖移。
  
  目前,全市365个物管小区已全部完成划线工作,下一步,将加大监管力度。
  
  不避让消防车,罚款、扣分
  
  2019年5月9日,颍东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车执行火灾扑救任务,行驶至阜口路袁寨段时,一辆白色宝马轿车占用道路不避让消防车辆。事发时,消防员先是用语音提示,后多次使用喇叭提醒车主让道,但对方始终不为所动。1分多钟里,宝马车一直在慢慢徘徊,消防车被迫减速。
  
  最终,交警部门依法对车主因不避让执行任务特种车辆罚款200元、驾驶证记3分。
  
  “出警路上遇到不避让消防车,我们都很着急。”颍州消防大队消防员马赵介绍,在这种情况下,消防救援队伍难以及时赶到现场,延误出警救援时间。
  
  相关法律规定,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
  
  阜阳交警三大队民警介绍,避让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车辆应该统一向右侧变道,空出最左侧通道让特种车辆通行;如遇到道路拥堵的情况,社会车辆尽可能向两边靠,空出当中车道,让特种车辆通行;如果现场有执勤民警,一定要服从民警指挥。
    
剪断“飞线”消除隐患

  隐患,就藏在“隐秘的角落”
  
  昨日,记者从市消防救援支队了解到,今年前10个月,我市发生居民住宅火灾起数占到全市火灾总数的24.7%。电动车违规充电、家中存放易燃物品及吸烟不当等坏习惯,成为引发家庭火灾的主要原因。
  
  没有经历过,就会觉得火灾离自己很遥远,日常一些隐患就容易被忽视。
  
  家庭中存在的主要消防隐患有哪些?
  
  一是电路短路产生火花。电路短路产生的火花,足以引燃木头、地毯甚至包裹电线的绝缘层。线路发烫、出现异味都是超负荷的迹象。建议对线路的接头部位进行检查,发现线路老化问题,及时更换新的线路。
  
  二是超负荷用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里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家用电器,很多人对家用电器的负荷大小不清楚,长时间、多种类的家用电器共同使用,用完后不及时拔下插头,很容易造成线路负荷过大而燃烧。建议各种家用电器根据不同负荷大小分类使用,使用大功率电器时应当和小功率电器分开插线,而使用完毕后应当及时拔掉电源。
  
  三是楼梯、走道、阳台存放易燃可燃物。很多家庭将不少杂物随意堆放,堆放的位置在楼梯,走道、阳台等狭窄的空间内,如果有明火或者老化电线引发火灾这些东西将成为助燃物,威胁着整个建筑的安全。建议将可燃、易燃物品进行密封包装后堆放在离建筑较远、空旷的地方,确保此类物品不会接触到明火。
  
  发生火灾时市民如何应对?
  
  火灾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烟雾中毒以及火焰灼伤呼吸道导致的窒息。所以,一旦遇到火灾,市民切不可盲目奔跑,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放低身子缓慢移动逃生。若身边没有水源时,干毛巾、口罩、随身衣物也可用来保护口鼻,尽量减少呼吸,防止呼吸道被灼伤。
  
    发现快到场快防止小火变大火
  
  记者从市消防救援支队了解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支队积极推动街道社区、住宅小区的基础消防设施改造。目前,阜城三区已经建设社区微型消防站86个。今年7月份至10月份,我市火灾起数同比下降了52.2%,市区火灾起数较同比下降了47.86%,其中,社区微型消防站在基层火灾防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顾名思义,微型消防站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微’。”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科二级指挥员苗新介绍,以“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为目标建立的微型消防站,能够在突发火情时,起到发现快、到场快、处置快的作用。
  
  相关部门对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作了明确要求:应确定1名人员担任站长,确定5名以上接受基本灭火技能培训的保安员、治安联防队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兼职或志愿人员担任队员;应根据扑救本社区初起火灾的需要,配备灭火器、水枪、水带等基本的灭火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具备条件的,可选配小型消防车;微型消防站应建立24小时值守制度,分班编组值守,每班不少于3人等。
  
  今年夏天,我市一小区突发火情,居民利用微型消防站设施及时控制住火势,为消防队员及时救援争取到宝贵的时间,避免了火势扩大。
  
  苗新说,微型消防站能够发挥灵活机动的优势,及时预防、消除火灾隐患。“此外,它还能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发展微型消防站的同时,各级部门还应加大对消防器材的使用培训,积极发展消防安全志愿者,齐心协力将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