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阜阳文旅发展亮点纷呈

2020-12-3 09:55| 编辑: 戴斐 | 查看: 14288|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张凯培|来自: 阜阳日报

  12月2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十三五”成就巡礼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发布“十三五”以来阜阳文化旅游主要成就等。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梅奎万总结说,“十三五”以来,全市A级景区由11家增长到35家,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增幅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初步形成文化旅游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十三五”期间,累计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72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848个、健身路径2223套、小型室内全民健身中心84个、多功能运动场84个、足球场地122个、乡镇全民健身广场167个、示范晨晚练点1099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0.58平方米提高到1.88平方米,增长2.24倍。2019年度省政府目标考核管理绩效考核中“体育设施建设”指标,我市位居首位。市、县两级启动新“三馆”建设,共有县级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8个、博物馆3个。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全市累计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12324场、农村体育活动23487场。
  
  ——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全市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将时代精神与颍淮文化相结合,紧扣时代脉搏、核心价值观、地方特色等三大重点,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其中,展现新型干群关系的淮河琴书《轧狗风波》斩获第十七届全国群星奖,扶贫题材梆子戏《扫帚书记》入选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梆子戏作品《花好月圆》荣获中国田汉戏剧剧目奖、中国田汉剧本文学奖三等奖等。几年来,我市共获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7个,参加国家级优秀剧目展演5个,获评国家戏曲剧本孵化计划项目1个;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4个,获评省级戏曲孵化计划项目6个。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扎实有效。2019年,阜南台家寺遗址获批第八批国保单位,实现我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零的突破。“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达42处。完成国家、省、市、县(市、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建设,我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省级28项、市级77项、县级175项;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人、省级传承人49人、市级传承人89人、县级传承人326人。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亮点纷呈。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65家,民营法人单位7000余家,文化产业增加值118.19亿元,总量首次超百亿,居全省第三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91%,居全省第五位。今年,界首市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界首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是全省唯一一个县(市)入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十三五”以来,全市A级景区由11家增长到35家,其中颍上八里河景区为皖北唯一国家5A级景区;接待游客由2015年的1739.3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316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115.6亿元增长到240.0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7%、20.4%,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增幅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广电新闻出版工作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全市1826个农家书屋补充图书报刊77万多册/份,并全部接入“安徽数字农家书屋”平台,实现行政村农家书屋数字化全覆盖。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公开发行报纸期刊7种,累计出版发行报刊7093.74万份(册)。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