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史称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阜阳后,阜阳各县迅速掀起了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响应和声援热潮。”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罗会芳说。 1919年5月6日,阜阳六中教师王允仲和阜阳三师职工高廷壁,先后收到北京学生来信,详细了解北京爆发五四运动的起因和经过后,立即组织六中、三师和其他各学校师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罢课和游行示威,并发出了给北洋政府出席巴黎和会代表的通电,要求废除“二十一条”, 收回山东主权,拒绝在“和约”上签字,释放被捕的爱国学生。 在学生运动的影响下,阜阳城内工人、商人、店员、市民也加入到游行行列。6月初,在贡院街三中体育场有1000多人举行集会,高献琦在会上讲述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内容,集会群众振臂高呼: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誓死夺回青岛……,集会后举行了盛大的游行示威。 之后,阜阳城内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教师罢教、学生罢课,声援五四运动,由学生运动发展成各阶层民众的统一行动。 在蒙城,5月8日,从北大、清华回来的孙国镇、马牧国、马兰西等学生,在青云街育婴堂召开了由戴秀章、邵容、段中伟、何秀乡等10多个小学校长参加的会议。会议决定各校成立学生会和宣传队,发动师生罢课。 5月15日,在蒙城南关蚕桑学堂举行了各校师生声援五四运动大会,会后举行游行示威,高呼:“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打倒帝国主义!严惩卖国贼!”围观群众,集满街头,势若涌潮。于是,孙国镇等人登桌讲演,揭露帝国主义亡我中国之心不死,痛诉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卖国罪行,呼吁同胞们自强救国。演讲者慷慨陈词,声泪俱下,各层民众听后情绪激昂,抗议声此起彼伏。与此同时,亳州、颍上、太和、涡阳等县也都组织学生举行了罢课、集会游行示威、街头演讲、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声援运动,其规模之大、发动之广、行动之迅速,是阜阳历史上所罕见。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各地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全国宣传的同时,阜阳也开始建立学习、宣传和研究组织。王允仲把陈独秀邮来的《新青年》和《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和其他进步书刊,除学习研讨之外,将其中要点油印成材料,广为散发,在当时学生中造成很大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一些进步知识青年在阜阳各地开设书店、书局、图书馆。”罗会芳说,知识青年牛季良、张子珍开设淮颍书局(后来成为阜阳党小组的活动中心)。 在宁、沪、汉求学的阜阳进步青年开始创办刊物。1934年春,周传鼎、周传业兄弟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创办《新阜阳》杂志。在南京读书的宋日昌创办了《颍上青年》;在阜阳三师读书的李霁野、李何林等联合创办了《新淮潮》。 不少在北京、南京、上海、武汉、天津求学的革命知识青年,利用假期回乡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活动。阜阳张子珍、周传业、周传鼎等回到阜阳后以淮颍书局为中心,成立读书会,把带回来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有关书刊利用不同形式传播到阜阳各个学校。马克思主义在阜阳地区迅猛传播,引导一大批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先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