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阜阳提稳长三角“菜篮子”

2021-5-20 08:47| 编辑: 戴斐 | 查看: 22557|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徐立成 见习记者 郑新勇 通讯员 王晓莉|来自: 阜阳日报

  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是我市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我市深入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行动计划,去年将300亿元农产品卖到了沪苏浙。
  
  今年,我市继续在提稳长三角“菜篮子”“米袋子”上发力,力争让全市卖向沪苏浙的农产品再多一成、增至330亿元。
  
  去年300亿元阜阳农产品端上沪苏浙餐桌
  
  大棚精确控制温湿度,密封环境加特殊装置阻挡虫害,还有地膜保温、保湿、除草……在位于颍东区插花镇板桥村的瓦大集团番茄谷,番茄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它们可是长三角市场的抢手货。
  
  “去年9月以来,我们销往长三角的蔬菜达1700多万元,现在已和上海联华超市、上海美团、上海叮咚买菜、杭州美菜网等20多家线上线下企业签订直供协议。”瓦大集团负责人介绍,番茄是企业的拳头产品,目前种植有2000亩,月销长三角市场400吨左右。特别是“瓦大1号”鲜食番茄,销售价格一直在31元/公斤上下,供不应求。预计今年企业可产番茄9000吨,销售6000余万元。
  
  不甘心仅做番茄的种植者,目前,瓦大还在上海设立了商务中心和前置仓,集商务洽谈、展示直销、看样订单、物流配送、内外贸易和资本对接于一体,在服务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阜阳农产品销往长三角搭桥架梁。
  
  “下一步,我们将在沪苏浙腹地建设展示体验基地和物流窗口,使客户可现场体验阜阳农产品的品质。”背靠长三角大市场,瓦大描绘着更大的蓝图:未来3-5年,在阜阳建设20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同时深化与上海方面的合作,争取到2025年,仅番茄一项,销售额就达到1亿斤。
  
  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本地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我市着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级示范基地26个、市级41个。
  
  一个个基地搭上“长三角快车”,一批批农产品端上沪苏浙餐桌,既丰富了长三角的厨房,更打响了阜阳农产品品牌、拓宽了销售渠道。
  
  在上海,阜阳商厦菜递有限公司与上海蔬菜集团合作设立的阜阳名优农产品展销中心,已成为我市各地农产品“登陆上海滩”的一个重要平台。上个月举办的阜阳名优农产品(上海)产销对接会上,阜南县精心挑选的农产品一亮相,就引来采购企业争相签约,当地精心打造的“物阜南北”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在上海“一炮打响”。
  
  一项数据,能更直观地反映阜阳这个长三角的“菜篮子”“米袋子”有多沉——2020年,全市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加工品销售额近300亿元,居全省前列。
  
  今年我市力争多拿下30亿元订单
  
  位于阜阳经开区的劲龙粮油公司,如今在对标长三角市场上,下起了劲。
  
  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每年要消化临泉、太和等地的大豆1600吨左右。靠着本地优质农产品资源,企业的大豆油、调和油,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有着稳定的市场份额。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东风吹来,劲龙粮油的目光开始聚焦沪苏浙市场。自身“苦练内功”,又有政策扶持,企业顺利敲开了长三角市场大门。如今,获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的劲龙粮油,正加快转型升级:“长三角食用油市场品类繁多、大牌云集,只有提升技术、提高质量,才能在长三角市场分一杯羹。”
  
  以提高自身发展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为抓手,打开更广阔的长三角农产品市场。在这方面,劲龙粮油是全市的一个缩影。
  
  日前,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全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今年,我市将从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推进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互联互通、加强农业面向沪苏浙“双招双引”、拓展绿色农产品沪苏浙销售市场等方面着手,加快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
  
  同时,谋划建设阜阳市绿色农产品(南京)展销中心、阜阳市绿色农产品(杭州)展销中心;深化与上海蔬菜集团战略合作,继续开展2021年合作共建基地遴选,争取新建基地10个以上;支持4个以上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一批主导产业规模种养基地,引进培育一批主导产业产品加工、商贸龙头企业。
  
  “力争今年全市新创建市级以上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30个左右,面向沪苏浙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销售额达到33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市农委有关负责同志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