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18岁女儿考上大学,爸爸为她写了一本书

2021-8-19 07:39|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21865|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任刚 实习生 杨雅坤/文 记者 王军侠 通讯员 徐刚/摄|来自: 颍州晚报

  18岁的界首女孩于晓芙今年夏天收到高考通知书的同时,还收到了来自老爸的一份特殊生日礼物——耗时两年为她写成的一本书。在这本书里,老爸于仲达向她送出了最真挚的祝福:愿你熬过所有的苦,活成想要的模样。
  

于仲达

  来自老爸的真诚祝福
  
  对于晓芙来说,今年是个很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她度过了18周岁生日,成为一名大姑娘;考上了省内一所大学,将成为一名大学生;收到了人生最珍贵的礼物——爸爸写给她的书。
  
  这本书的名字,正好表达了老爸对她的厚望——《熬过所有的苦,活成想要的模样》。书籍近18万字,分为四章:重要的是,你要学会面对;其实我和你一样,都曾煎熬过;命运负责洗牌,我们负责打牌;社会很残酷,你一定要强大。
  
  与新书同时拿到手的,还有老爸给她写的一封情真意切的《致女儿读书修身书》。在这封7000余字的书信中,于仲达表达了作为父亲的殷切期望:“……快乐是最高的境界。其实人很简单,成功不成功,是否出人头地,是否光宗耀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快乐。女儿,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精进学习、修德进业,争取在品德修为、读书治学、身心健康中有所提升。
  
  学会读懂孩子
  
  出生于农村的于仲达自幼酷爱读书,读中学时经常独自到县城的图书馆借阅名著,并萌发了当作家的想法。
  
  参加工作后,于仲达空闲时间备考研究生,但因为种种原因,数次错失深造机会。一次,于仲达偶然听说旁听生在北大成为一种现象,便决定前往。
  
  付出总会有收获 。2011年6月,于仲达写的《北大偷学记》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销量达6万册左右。至今,于仲达已经公开出版十多本书。
  
  在创作道路上收获越来越多的同时,于仲达却猛然发现,自己似乎失去了很珍贵的东西,比如与女儿之间的沟通交流。
  
  从2006年起近7年时间,于仲达远离家乡在北大“问道”,到某杂志社任职,却因此错过了女儿的童年阶段。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与青春期的女儿产生了不可避免的隔阂。
  
  女儿上初二时,一次和同学发生了纠纷,老师处理时对她产生了误解。注意到女儿心情低落,于仲达想与她沟通却始终达不到效果。直到他赶到学校,才弄清了孩子内心的波动,“从那时起,我就想着一定要多了解孩子,读懂孩子。”
  
  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随着于晓芙进入高中,于仲达发现与孩子的沟通愈加困难。性格温柔的于晓芙内心深处始终有倔强的一面,遇到问题不愿意和父母沟通,甚至屡屡与父母发生冲突。
  
  “当时我很彷徨,小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聊天、看动画片的那个乖巧女儿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从那时起,于仲达就不断自省,并将自己由此而生的感悟归纳成书,为孩子送去一份特殊的礼物。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读高二的于晓芙在家上网课,自行制订学习计划。因为对美术有浓厚兴趣,她独自赴合肥进行了大半年的封闭培训,期间学着洗衣做饭,学会和不同地域、不同习惯的同学交往。为了节约用钱,寒冷的冬天,她舍不得开空调,直到学习结束,也没有向家人诉过一声苦。
  
  按照于仲达的事先设想,这本为女儿写的书应该于2020年中期出版,但受疫情影响,直到今年的高考结束,这本书才正式出版。
  
  “作为父亲,我时刻都在反思孩子青春期时与父母产生隔阂的原因所在。我不回避自身存在的问题,毕竟原生家庭确实对于一个人成长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于仲达说,之所以写这本书,也是想和更多家长交流怎样成为一名有责任心的家长,尽到父母的义务,同时也代表天下所有的家长,向孩子们送去最真挚的祝福:破茧成蝶,收获美丽。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