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推进金融创新 服务产业发展

2021-9-29 08:59| 编辑: 刘黎 | 查看: 12998| 评论: 0|原作者: 李文志|来自: 阜阳日报

   
  赴沪苏浙及合肥、芜湖等地考察学习,感受颇深,看到了阜阳与先进地区的差距,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学先进、找差距、快追赶”的努力方向。
  
  差距与不足
  
  金融市场活力不够。与苏浙沪发达地市相比,与省内合肥市、芜湖市相比,我市金融机构体系还不完善,银行业占据金融业主导地位,而证券机构、养老保险、投资基金、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金融业态发展滞后,金融市场竞争活力不足,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
  
  资本市场发展不足。目前,我市仅有1家上市公司,无论是与苏州市、台州市相比,还是与合肥市(62家)、芜湖市(17家)相比,都远远落后。由于缺乏行业龙头类、带动性强的优质企业,特别是好企业、优质企业、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以及管理规范的企业较少,上市后备资源不足,质量不高。企业家资本运作意识不强,导致直接融资能力不足,特别是股权融资难度大。
  
  投资基金规模不大。我市股权投资基金体系不发达,市场退出机制不健全;而且,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较小,数量偏少,本地优秀管理团队不足。目前,全市组建19支股权投资基金,累计投资项目53个,投资额仅13.19亿元。而我市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大量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创新创业企业急需资金注入,迫切需要通过股权投资等渠道解决融资问题。
  
  金融创新能力不强。我市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金融机构数量较少、市场竞争不强、信贷结构不优、缺乏自主权限、精细化管理水平较低,我市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日益丰富的金融需求。
  
  启示与建议
  
  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发展,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加强金融资本“招商引资”和金融人才“招才引智”工作。积极引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有实力的城市商业银行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来阜阳设点展业,不断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引进激励机制,完善金融产业扶持政策,建立促进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金融改革发展、鼓励金融创新、引进金融机构、推进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等。加大机构引进政策扶持力度,对新设立金融机构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并在用地、规划、购买和租用办公用房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或优惠。
  
  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采取多种方式,培育和吸引优秀金融人才。完善引进、培养和发展金融人才激励机制,对符合引进条件的高层次人才,享受人才引进相关政策,提供落户、居住、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便利服务。推动我市经济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与沪苏浙地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开展双向挂职交流,加强与沪苏浙发达地市的联系互访和学习交流。
  
  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实施企业上市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企业上市挂牌和直接融资扶持政策,强化上市协调推进机制,建立企业上市政务服务绿色通道,提升中介机构服务质量,着力构建我市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各板并进、板块联动、可持续的上市格局。加强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培育,为重点后备企业配置资本顾问,“点对点”提供上市融资政策咨询和专业指导,推动企业规范改制。实施资本市场业务培训专项行动计划,组织开展“走进上交所”等系列活动,通过培训授课、参观学习、交流座谈等形式,全面提升政府领导干部和企业家利用资本市场的理念和能力。
  
  健全股权投资基金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全产业、全周期基金体系,积极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商业模式新的种子期、初创期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各类VC、PE等股权投资机构,加大对我市科技型小微企业投资力度。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引导银行机构设立科技支行、开展外部投贷联动,支持发展科技保险、科技担保。鼓励发展绿色金融,推动金融机构深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搭建金融机构与绿色企业、项目交流合作平台,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持续推进“平台化服务战略”,创新金融科技手段,强化“阜阳市中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拓展服务功能,推动金融产品对接、企业信用信息共享,通过平台实现银企实时对接、线上对接,为实体经济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作者单位:阜阳市金融监管局)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