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你的个人信息,就这样被泄露出去

2021-11-10 09:04| 编辑: 刘黎 | 查看: 18773|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楚楠楠|来自: 颍州晚报

    

      买房、买车、买保险、办会员卡、入学、上网购物……个人信息,关联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让非法买卖个人信息渐渐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的“产业”。
  
  个人信息法正式实施后,本版报道了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一些犯罪。究竟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出去的?个人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结合市民遇到的具体情况及相关案例一起来看看。
  
  从售楼部、房产中介买业主信息,以每个小区200元卖掉
  
  “刚刚拿到新房钥匙,装修公司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家住城南一小区的康先生无奈地说,每天好几个装修公司业务员轮番“轰炸”自己。
  
  业主的信息,是如何被泄露出去的?在前不久,经颍州法院一审、市中院二审判决的一起案件或许能给出答案。被告人朱某某身为装修公司业务员,为了提高业务量增加收入,从阜阳多个售楼部、房地产中介公司购买了39个小区的业主信息。以业内的“收费标准”,不管业主有多少,均以200元一个小区打包销售,朱某某非法获利15320元。在他的手机、电脑中,办案人员发现了38171条业主信息。
  
  朱某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出售,情节严重,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2万元。
  
  以修改差评为由套取淘宝店铺信息,窃取交易信息后卖掉
  
  小萌(化名)是网购爱好者,9月份时,她差点被一起淘宝购物退货的“客服人员”骗走6000元。“想想都后怕,我头天晚上刚拍下的牛仔裤,第二天就有骗子伪装客服打电话说要退货,怎么就被骗子盯上了呢?”
  
  她的信息或许就是从网店上泄露出去的。今年9月,颍东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被告人梁某某在2020年3月到8月,以帮淘宝店主修改中差评为由,获得淘宝店主的信任,得到店铺信息。结果,他却暗地里窃取店铺的所有交易信息,非法获得大量网购者的姓名、住址等。有了这些交易信息,他就开始疯狂“变现”。
  
  经过庭审,梁某某窃取多个淘宝网店的公民交易信息,共计52844条,后对外出售,获利7000余元,情节特别严重。遂判决梁某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1万元。
  
  每条0.5元网购全套个人信息,盗窃账户内的余额
  
  微信、QQ也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黑客”通过木马病毒、扫描不明二维码等方式,不仅窃取走了我们的信息,还有可能盗走“钱包”。
  
  颍东法院前不久庭审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杨某某就因为犯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及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3万元。
  
  2019年,刚满19岁的杨某某进入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工作。学到一些技术后,他发现,网络上可以购买全套的个人微信、个人QQ信息,包括注册时的账号、密码、密保问题、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每套仅需0.5元。
  
  杨某某陆陆续续买了近3万条,随后开始盗窃账号里面的红包、余额等。殊不知,自己已经犯下了上述“两宗罪”。
  
  个人信息
  
  是这样泄露出去的
  
  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被一些不法分子视为“金矿”。个人信息究竟是通过哪些渠道泄露出去的?
  
  颍泉公安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反电诈中心负责人赵玮聪介绍,个人信息往往是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泄露出去的。
  
  主动泄露的渠道可能是在互联网上分享出行的火车票、身份证照片等;在钓鱼网站、恶意应用中填写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等;连接钓鱼WIFI导致信息被窃取等。
  
  被动泄露的渠道可能是企业被黑客攻击造成用户信息发生泄露,或者企业人员泄露客户信息等。
  
  此外,第三种方式,就是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职务之便,查询系统内公民个人信息,并向他人出售。
  
  养成
  
  “非必要不提供”的习惯
  
  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赵玮聪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养成“非必要不提供”的习惯,对自己授权或者提供的个人信息进行持续跟踪;注意销毁带有个人信息的单据和资料。当个人信息受到侵害时,要主动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