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提起园林,很多阜阳人会想到青颍公园、双清湾公园等。其实,远在明清时代,阜城就有几十座私家园林。本期读城记,让我们一起探访阜阳古代的私家园林。 历史上,颍州文人建造私家花园成为风尚。宋代词人晏殊以工部尚书知颍州时,曾作《和王校勘中夏游园》云:“东园何所乐,所乐非尘事。野竹乱无形,幽花晚多思。” 据乾隆版《颍州府志》记载:“颍俗自前明隆万间,习于奢靡,男女、饮食、衣服、宫室、车马皆艳响逐波。”明代人白夏作诗《郊园陪郡伯周韦绅先生》云:“公余并马向林丘,十里穿云一径幽。”此为那时颍州士大夫的园居生活作了颇为生动的注脚。 秋水园 明代张熑筑。张熑字汝明,号水台,嘉靖戊子科举人,授太湖县令。道光版《阜阳县志》记载:“旬日而返,时游松风、秋水诸名园,跌宕自适。” 据刘体仁《思保堂诗序》记载:秋水园在城中,老桧蓊郁,缘桧入路百余弓,折而东,短垣小屋,仄磴危桥,呀然镜开,沉碧十亩。数胜地皆为先生有,时与故人野老逍遥其中,日夕不倦。 芦花湄别墅 明代颍州人、兵部尚书张鹤鸣筑,有拔玉轩、容膝轩与松寮。 据道光版《阜阳县志》记载:“芦花湄,西去西湖里许,旧传宋苏叔党读书处,明时为张鹤鸣别墅。其地重冈廻抱,灌木阴森,极丘壑之胜。” 清代颍州人武德班有《游芦花湄和夫子观斋韵》一诗记其景。张鹤鸣少时读书于园中,刘体仁《颍纪》说:“飘然翁(张鹤鸣)为诸生时,读书芦花湄。妓李姬住西郊,往来甚款,时有所赠。” 凤阳人盛世鸣至颍州,寓居张鹤鸣家,并游芦花湄。道光版《阜阳县志》记载:“名动海内,方面大吏咸思罗致之,世鸣不屑也。至颍,住张大司马鹤鸣家,徜徉芦花湄,偃仰吟啸,若将终身焉。” 远啸园 清代鹿祐筑。鹿祐字有上,号兰皋,康熙壬戌科进士,官至河南巡抚,阜城鹿祠街曾建有鹿氏宗祠。鹿祐半生在外为官,曾作《思归》诗,得到皇帝“陈情优诏许”,即回颍州园居,作《归田诗》。刘体仁长子刘凡,曾作《秋夜雨宿,时届远啸园》诗。颍州人喻觐采作《题鹿大中丞别墅》云:“中丞还梓里,养静有高斋。小圃多栽药,重门不用柴。” 怡园 清代刘廷柱筑。刘廷柱,字季主,云南左布政使刘九光子,入清中顺治辛卯科副榜,不仕。 园内有捲翠轩、杯海庵、且孺亭、葭玉山房、漉月居、绿玉馆、凫藻阁,陂池咸备,花竹深秀,时称胜境。 刘体仁曾作《用杜韵四首,寄诸兄弟兼示诸同人》诗,其三云:“畴昔游怡园,欢颜无断绝。怀古事诗书,益我肝肠铁。”并于“怡园”二字下夹注曰:“家兄弟读书处也。” 据道光版《阜阳县志》记载:“顺治时,按察使刘孔中相招至颍,寓凫藻阁,有与颍人士唱和诗。”刘体仁长子刘凡曾作《夜登凫藻阁》云:“人定鸟亦寂,时有松声至。微月过桥西,朦胧见秋寺。” 由以上举例,或可畅想颍州古代私家园林之胜。其他私家园林,如东皋别墅、撷芳园、绿藻园、淇园、朗园、略园、瑞园、水佩园、万绿园、澹园、寄拙园、菉玉园、濯秋园等,仅看名字便已令人心向往之。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