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升的态势没有变”

2022-1-4 08:38| 编辑: 戴斐 | 查看: 10878|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任秉文|来自: 阜阳日报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市上下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两化一推”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全力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全市经济发展基础继续稳固,增长动能持续增强。
  
  “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升的态势没有变。”2021年12月29日召开的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数字最具说服力。2021年前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1%,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6.2%,进出口总额增长27.9%。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超全省、全国4.2、8.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1、2位,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居全省第4位。
  
  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岁末年尾,太和县肖口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示范园,总投资20亿元的中国五矿长沙矿冶院·安徽德乾新能源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
  
  “正在建设的是一期项目,主要从事废旧锂电池回收拆解和梯次利用平台化建设、资源化利用实体运作,预计今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后续还将上马二期、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公司总经理尹德营说。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
  
  2021年,我市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科学确定十大特色产业布局,全面实行产业链链长制,大力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绿色食品千亿级和500亿级及若干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以及一批百亿级行业领军企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阜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颍泉区,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卷卷银光闪闪的新材料源源不断地从这里下线。这些仅有14微米厚的纳米晶超薄带材,正让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实现更节能、更环保、更高效。
  
  2021年以来,我市突出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工业重点项目提升行动,前11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8.3%、29.5%,70家“13581”培育企业实现产值728.7亿元、增长48.6%。
  
  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021年,我市积极推进“三位一体”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优质专用品牌粮食和种养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工程成为全国样板,全年粮食总产量有望达到537.5万吨,前11月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全省比重为11.5%、居全省第一位。
  
  “双招双引”实现大突破隆冬时节,位于颍上县的安徽菲尔慕材料有限公司,建设发展热度不减。
  
  这个在2021年世界制造业大会上签约的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将建设光学薄膜触屏、盖板玻璃生产线。
  
  “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亿元,进一步拓宽延长我市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产业链条。”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表示。
  
  2021年,我市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六链合一”,出台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并组建6个长三角招商中心,大力推进一体化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群招商等,先后引进了彩虹集团、国家电投、航天投资、创业黑马、三峡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前11月,全市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473个,到位资金977.6亿元,同比增长31.2%,增幅居全省第3位。
  
  “双招双引”,必须用好用活资本的力量。
  
  邦泰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是由海外华人归国创业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全球首家通过全酶催化技术实现工业规模化生产NMN、NADPH等辅酶产品的供应商,填补了国内辅酶供应技术的空白。
  
  经启赋私募基金引荐,邦泰生物将把总部落户阜阳,在颍泉经开区投资建设邦泰生物总部和辅酶及酶催化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2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辅酶及酶催化产品生产基地。
  
  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谁能培育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的同时,我市积极引才育才聚智,先后出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颍淮英才计划、促进企业人才建设“20条”等政策,同时,鼓励园区、企业在高校科研院所聚集区设立“人才飞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参与到现代化美好阜阳建设的火热实践。目前,我市已在北京、上海、合肥等地设立4家“人才飞地”,引进各类人才462人,其中博士17人、硕士60人、高级职称25人。
  
  一流环境助力快发展“为促成项目尽早落地,阜阳市委、市政府加强与国家、省有关方面的协调对接,真诚与企业高效协作,项目从初次洽谈到完成审批并顺利开工仅用时3个月。”2021年12月11日,总投资达65.6亿元的安徽阜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GW N+超高效太阳能单晶硅片项目正式开工,企业负责人佟兴雪在开工仪式上如是说。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2021年以来,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我市组织开展了“对标沪苏浙、学习合芜滁、加速一体化”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出台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十项制度”,开展“面对面”电视问政和百名科长考评等工作,架起沟通企业和群众的连心桥,倒逼各部门改进工作、优化服务,以政府有为促进市场有效、企业有成。特别是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关键指标任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突破70万户,居全省第2位。
  
  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地企业争相入驻。2021年12月18日,2021首届阜阳投资贸易洽谈会举行,共签约项目127个,其中产业类项目117个、总投资972.9亿元,加上在世界制造业大会上签约的25个项目,全市签约项目总金额达1300多亿元。
  
  “宏观经济运行的向好态势没有变,政策机遇叠加的有利因素更集聚,阜阳独特的区位、交通、政策、农业、人口‘五大优势’日益凸显,加快发展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完全可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准确把握未来趋势,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科学判断。
  
  只争朝夕、日夜兼程,埋头苦干、奋勇争先。迈入2022,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快、成色更足的阜阳,迎面走来。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