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经过40多天的努力,最后一批新冠病毒感染者出院,本轮疫情新冠病毒感染者实现清零,这背后离不开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市二院共有10批315名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区,坚守在抗疫一线。清零当天,记者听他们讲述了隔离病房里的故事。 为孩子、老人操碎了心 “今天是‘赵丽颖’给我们送饭” 本轮疫情发生后,选派人员、监督防护、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市二院护理部主任黄敏,成了隔离病房护理的“大管家”。 谈起隔离病房,她深有感触。“此次,由于病毒传播性强,隔离病区不允许其他人员进入。因此,除了日常护理,护士们还承担了消毒、收垃圾、送饭等工作。” 让黄敏印象深刻的是,隔离病房里有一群青少年,为了他们,医务人员也是想尽了办法。为了缓解院外家长的紧张情绪,医院购置了手机,让孩子们每天与家长视频。为了让孩子们按时吃饭,护理人员根据他们的特点,在防护服上贴上他们喜爱的明星。“今天是‘赵丽颖’给我们送饭呦”“来看我们有没有睡觉”……有个孩子口味挑剔,不喜欢吃米饭,护理人员及时调整,为她送去馄饨和面条。“这些看似很平常的事情,在隔离病房里显得特别不容易。”黄敏说。 隔离病房里,年龄最大的是一位84岁的老人。老人患有糖尿病,行动不便,大小便都在床上进行,护士要一天四次为她更换床单。除了日常护理,护士还要对她进行功能康复。老人胃口不好,得知老人喜欢听戏,护理人员就用手机下载戏曲,让她边听戏边吃饭。与儿子通话时,老人不停地夸赞护理人员。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老人很快康复出院。 有患者焦虑不安 治病还要“医心” 为了防护需要,应急感染二病区医生黄帅每次进入病房都要穿上洗手衣、白色防护服、隔离衣,层层防护下,由于天气较热,即使一动不动也大汗淋漓。从4月29日进入隔离病房,直到最后一批新冠病毒感染者离开,黄帅每天除了为他们采集核酸,还要时刻询问他们的情况,观察病情变化。作为医生,除了努力治愈患者,还要帮助、安慰隔离观察人员,缓解他们的焦虑与不安。 “进入病区出现恐慌焦虑是常有的事,有名病人一进入隔离病房,就觉得自己出不去了,无精打采地躺到床上,问他什么都回答‘嗯’,不愿与我们交流。”黄帅说,他很理解感染者的这种情绪,担心病情恶化,担心无法治愈,看到防护严密的医务人员,更加恐慌、焦虑。于是,他和同事们就对这位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告诉他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他普及疾病的知识。“他的情绪慢慢得到缓解,很配合我们,最终康复解除隔离。” 从医患到朋友 “看不到你的样子,但永远记得你的付出” 今年58岁的刘老太来自颍上县,感染新冠病毒后就住进市二院隔离病房,是最后一批解除隔离的感染者。 刘老太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供血不足等多种疾病。“医生和护士每天多次询问我服药情况,告诉我不要害怕。”刘老太说,从打扫病房卫生,到送开水送饭,医务人员都照顾得无微不至。“虽然他们穿着防护服,看不到样子,但我知道正是因为有医务人员的付出,我们才能健康地走出医院,我永远记得他们的付出。” “病房里,医患成了朋友。”黄敏说,当看到有护士推着饭菜或拉着垃圾袋时,隔离人员就会主动上前帮忙,帮助分发饭菜。“每个人离开时,对医务人员都有说不完感谢的话。”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