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阜阳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的创新举措、全力破解项目建设要素制约的有效抓手,“星期六会商”机制运行半年来,累计开展会商396场,会商项目1324个,解决问题1047个。 如何转变打法,进一步压实责任、找准问题、高效解决?8月6日上午,新一场“星期六会商”给出“破题”之法——一改以往会议形式,走进项目建设一线,突出问题导向,亮出实招硬招,推动各项要素制约问题得到解决。 阜城东北大外环是贯通阜城外环的重要交通工程,全长64.7公里,计划投资38.7亿元,目前已完成28.4亿元,因考古需要局部改线。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玉杰带领市直相关部门,深入项目节点工程颍河特大桥施工现场,详细听取工程进展情况汇报,就局部改线立项、用地报批、征迁安置、土方保障、工程审计、涉铁协调等问题,现场会商研究,逐一明确任务与责任。 “前期已解决了泵站改建、征地拆迁等问题,但随着线路改变,项目又遇到了改线用地报批、工程量审计、施工用土、涉铁工程等难题。”东北大外环项目方提出面临的困难。 “建议局部单独立项”“立即对接进行审计”“加强对接上海武汉铁路部门”……会商现场,市自规、审计等部门认真会商研究,拿出解决方案和推进举措。 “顶烈日、冒酷暑,在项目建设现场一个小时左右,所有人都是汗流浃背。我们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推进项目建设的决心,也对加快项目建设充满信心。”颍泉区项目办主任王维表示,将按照要求迅速推进东北大外环工程,力争明年7月1日前建成通车。 在阜阳至淮滨高速公路安徽段项目现场,项目方提出面临取土和拆迁问题,参会人员结合实际研究会商,给出了合理解决方案。总投资24.4亿元的阜阳四水厂项目是让阜阳人喝上“引调水”的关键工程,参会人员现场看进度、解难题。“我们将抢抓有利时机,上足人力机械,争取明年10月竣工验收。”施工单位负责人表示。 “要创新优化‘星期六会商’机制,注重现场会商研究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用、早见效。”在会商现场,刘玉杰提出要求。 会商“搬”到项目建设一线,强烈的发展信心在快速传递,真抓实干的氛围愈发浓厚。 “星期六会商”机制的转变与创新,也进一步倒逼着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全力为企办实事优环境,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早日落地见效。 “我们将持续推进转作风,在精准服务重大项目的基础上,鼓励各地创新服务形式,用足用活‘星期六会商’机制,推动问题有效解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以扎实的作风、超常的干劲,凝心聚力按下项目建设“加速键”。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