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不得以慈善名义开展废旧衣物回收。8月19日,市民政局发布《关于禁止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以慈善名义开展废旧衣物回收的声明》,对此予以明确。(8月23日《颍州晚报》04版) 对于废旧衣物,是一扔了之,还是捐赠助困?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因为通过小区废旧衣物回收箱,就近把闲置不用的旧衣物变成二次利用的物品,既环保又奉献了爱心,何乐而不为? 然而,近来出现的私自在公共场所设置废旧衣物募捐箱的行为,却给爱心捐赠打上了问号。这些回收箱的设置者既没有公开募捐资质,也不受相关部门监管约束,难免会有不法分子从中牟利。长此以往,损害的是群众扶危济困的爱心和热情,破坏的是社会慈善事业的公信度。 慈善事业是社会救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困难群体解燃眉之急,可谓雪中送炭,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传承。捐赠者的小小举动,饱含了对困难群体的怜悯之情,更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由于受时间、空间限制,捐赠者和捐赠对象之间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在此,慈善机构为他们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捐赠者提供了很多便利,也节省了普通人做善事的人力和精力。 不可否认,个别私自发起的爱心捐赠是以慈善名义消费公众的爱心。他们没有正规的运行机制,也缺乏有效监管,可能从中牟取不当利益。对此,市民政局发布声明,明确无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慈善名义公开进行废旧衣物的回收。这对其而言,是一个强烈的打击信号。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对于废旧衣物,以及儿童玩具、废旧家电等闲置物品,变废为宝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笔者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获取信息并进行整合,把市民的废旧物品送往真正有需要的地方。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擅自使用公共机构名义进行非法捐赠行为的查处,特别是要对一些打着慈善名义进行所谓的爱心捐赠活动的组织、企业或个人加大处罚力度。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