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的父亲被车撞伤住院后,有时糊涂、有时清醒,只有哄着他讲述抗美援朝的经历时,他才格外有精神,暂时忘掉疼痛。为此,我了解到许多原先并不知道的他在抗美援朝时的战斗经历。 父亲名叫潘跃忠,抗美援朝前是第10军29师86团二营五连战士。1951年3月入朝作战时,整个29师配属在15军,父亲在秦基伟军长带领下,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由于父亲读过6年书,入朝前被抽到通信连学习无线电修理技术,并留下当技师(相当于副排职干部)。抗美援朝期间,父亲被提升为架线排排长、通信连副连长,两次荣立战功。 父亲说,抗美援朝期间他参加的战斗很多,也很残酷,但那时年轻、不怕苦;最难忘的还是生活太艰苦,病了缺医少药。那时,由于后勤供应不足,部队长期喝凉水、吃炒面,战士普遍身体缺乏维生素,有的烂嘴,有的烂脚,有的得了夜盲症,只能趁战斗间隙挖野菜煮着吃,补充维生素。有一次,父亲带领战士外出执行架线任务,在一个山脚下,看到遍地的野菜,就让两个战士挖野菜,煮熟后大家吃。当时山脚下只有一户住家,厨房里除了一个吊锅可以烧水外,什么也没有。好容易找到一个盆,洗洗准备放煮熟的野菜,这时回来一个朝鲜老大爷就是不让用。后来翻译小声说,朝鲜老乡说这是尿尿的盆,不能用。但由于手边确实没有可用的东西,父亲就当没听见,让大家快吃快走。父亲对我说,当时条件多艰苦啊,现在生活这么好,一定要珍惜呀! 父亲告诉我,通信兵在执行任务遇到敌人时,只要不威胁到自己的生命,不允许直接参加战斗,首先要确保完成通信任务。有一次,团首长下达命令,要求担任阻击任务的一营立即撤离,这时电话线被打断联系不上,通信排30多名战士除牺牲的、负伤的、外出执行任务的,已无人可派。当时,担任二排排长的父亲自告奋勇带一名战士徒步送信。为尽快送达,他们选择靠近敌军阵地的近道前往,途中突然遭遇多名敌军架线员,双方相距仅100多米。父亲和战友为完成任务,只好躲了起来,待敌军离开后,快速通过,圆满完成了任务。之后,又返回原地割断敌军的电线,并根据铺设电线的密度,判断那里可能是敌人开设的新指挥所,立即报告上级。 父亲说,他对战友情的理解是刻骨铭心的,战友情甚至超越兄弟情。父亲担任排长时,有一次带两名架线兵执行架线任务,通过一个被敌军控制的光秃秃的山梁时,第一个战士架线通过时牺牲了,第二个战士拿起牺牲战友留下的电线继续前进,又被敌人机枪打伤腹部。父亲见状冒着敌人机枪的扫射,匍匐着把他们拖拉到山窝里,包扎好伤者的伤口,父亲脱下自己的棉衣盖在因失血过多浑身发抖的战友身上。然后,父亲边放线边匍匐着下山,圆满完成了架线任务,之后趁天黑,又背着受伤战友赶回复命。父亲哽咽着说,我们的战友情,实际上都是生命情,一辈子也忘不了呀! 听了父亲的讲述,内心十分感谢当年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所奠定的美好幸福生活。作为从军20年的儿子,心中默默地向父亲保证,今后一定更加努力工作,做到退伍不褪色,以实际行动为“八一”军旗增光添彩!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