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我会加倍努力,带动更多人增收”

2022-10-24 09:19| 编辑: 刘黎 | 查看: 14944| 评论: 0|原作者: 汪文婕 通讯员 唐雪坦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她办厂脱贫后,为村民提供41个就业岗位 

      婆婆瘫痪在床,公公患有癌症,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多年前,颍东区插花镇的尹培培一家因病致贫。但是,坚强的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她凭借外出务工时积累的管理经验,创办了本禾包装厂,2017年全家顺利脱贫。

  目前,本禾包装厂员工41人,其中一半以上是脱贫户。她说,希望尽自己所能让周围更多的人腰包鼓起来。

  吸纳27名脱贫人员就业

  宽敞的车间,整齐的办公设备……10月22日,在位于颍东区插花镇赵店村帮扶车间的本禾包装厂里,41名员工正在紧张工作。53岁的脱贫户高影娴熟地操作着设备,将电子元件装在电板上。

  高影2017年就在该厂工作了,是第一批员工。“现在,我每个月可以挣近3000块钱。”高影笑着说,在这里工作,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顾家庭,还能兼顾农活。

  “刚建厂时,因员工都是农村妇女,文化水平不高,我就手把手地教她们。”尹培培说,慢慢地,大家都能熟练地操作设备了,可以保质保量完成订单。除吸纳脱贫户就业外,业务多的时候,该厂还请一些残疾人等把工作带回家做。

  目前,本禾包装厂主要是做产品加工,包括电子加工、外包装加工等,为周边村民提供了41个就业岗位,其中27人为脱贫户。

  采取“工厂+市场+农户”的模式扩大规模

  为何吸纳如此高比例的脱贫户进厂工作呢?

  尹培培说,2012年,婆婆瘫痪在床;后来,公公又患上癌症……2014年,他们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凭借外出务工时积累的车间管理经验,联系了一家电子厂,为其做集成电路的代加工。但是,当时只是家庭小作坊,场地拥挤,规模较小,用工受限,一年挣不了多少钱,还存在安全隐患。

  “她很有志气,我们必须在关键时刻拉一把。”了解到尹培培的情况后,2017年,插花镇赵店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将村里的扶贫车间提供给她使用,并指导她采取“工厂+市场+农户”的模式,扩大规模、提升效益。

  “2017年年底搬进扶贫车间后,生产环境变好了,生产理顺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尹培培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厂里的工人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

  2021年,尹培培获得“全省优秀农民工”、“阜阳市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

  厂子发展越来越好,尹培培特别有成就感。她说:“我会加倍努力,把厂子办好,带动周边更多人就业、增收!”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