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从“异乡客”变为“自家人”

2022-10-26 08:40| 编辑: 刘黎 | 查看: 14888| 评论: 0|原作者: 汪文婕 通讯员 唐雪坦|来自: 颍州晚报

他来到颍东驻村,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壮大集体经济

    从省城来到颍东农村,面对迥然不同的生活、工作环境,他很快适应并进入工作状态,带动村集体和脱贫户就业、增收。一年多来,他带领群众引进优质企业、提升乡风文明,从“异乡客”变成了村民心中的“自家人”。他就是省财政厅驻颍东区插花镇杨桥居委会党总支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徐进超。10月24日,记者采访了他。

  摸清真实情况,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2021年6月,“80后”徐进超第一次来到颍东区插花镇杨桥居委会。从此,这里就成了他的“新战场”。

  “我是皖南人,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一种很朴素的感情。”徐进超说,到村后,他的第一印象是,这里是典型的皖北风貌,村子很大,人口较多。

  徐进超做的第一件事是,用一个月时间迅速摸清村里家底,即党组织和党员家底、脱贫攻坚家底、土地资源家底、集体收入家底等情况。

  一轮摸排下来,他把村里的情况熟记于心:256户921人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2户4人、边缘易致贫户3户。此外,还有38名五保户、112名低保户。同时,很多疑问萦绕在徐进超的脑海:脱贫户内生动力不足,怎么办?集体经济薄弱、缺乏特色产业,怎么办?群众的诉求满足不了,怎么办?……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带领工作队先后赴巢湖市烔炀镇朝阳村、小田埠村、黄麓镇昶方村,界首市砖集镇腰庄村,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大周村、古井镇药王村,舒城县经开区青墩村等地,学习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村庄规划、环境治理、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平安建设、移风易俗等先进经验,还先后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阜阳师范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安徽建筑大学规划学院等开展校地合作,招才引智。

  在他的推动下,杨桥居委会积极加入颍东区“1232+N”现代农业振兴工程,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扩大中药材黄蜀葵种植面积、发展黄蜀葵加工业。2021年,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144.2万元,带动脱贫户10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为群众解难题,让乡风更文明

  “老刘,饭吃过了吗?”“吃过了,徐书记!”“晚上7点半来老纪家,和我们党小组成员一起叙叙话啊!”“好的,书记,我们庄上的退休老教师和种粮大户也想去听听,可管?”“管呀,愿意参加的群众我们都欢迎!”“好嘞,待会见!”不久前的一天,徐进超邀请部分群众开学习交流会。

  学习交流会上,党员、预备党员、村民组长、种植大户、群众代表、“五老”人员等围坐在一起,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汇报居委会近期党务、财务等大事,听取党员、群众反映问题,释疑解惑。

  “交流学习会一般在一个小时左右,聚焦群众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环保、平安等关乎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徐进超说,我们实打实地为群众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群众得实惠”。

  去年,杨桥居委会开展党建引领信用建设,即对孝敬老人、家庭教育、兄弟姐妹关系、邻里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热心公益、支持村“两委”工作、移风易俗、摒弃陋习恶习等多个方面开展乡风文明评议,评选为A级以上的信用户,将在信用贷款、信用积分兑换商品、评选先进典型等方面享有优先权。

  “通过这一举措,可以引导村民向上向善、重义守信、爱护生态环境,提升乡风文明和社会治理水平。”徐进超告诉记者。

  “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徐进超说,乡村振兴需要一批又一批选派干部接续奋斗,他希望能够尽最大努力,在乡村振兴这幅画上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一笔。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