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十年来,阜城供水能力提升四倍多

2022-11-1 08:50|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6643|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储继明 通讯员 武彪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前些年,每逢夏季高温天气,阜城供水量都会显得“捉襟见肘”,部分高楼层供水出现水压不足的现象。近年来,这种情况已经见不到了。
  
  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局获悉,十年来,阜城供水量从7万吨/天的“捉襟见肘”,达到了32万吨/天。
  

  “水压不足”问题成为历史
  
  李先生的家庭,过去一直深受“水压不足”问题的困扰。他住在阜城文峰小学附近一小区六楼,每年夏季高峰用水时段,做饭时的“涓涓细流”早已经磨平了他的耐心。最让他受不了的是,到了晚上10点以后要洗澡了,由于水压不足,热水器也不出水。最近几年,李先生家“水压不足”的问题解决了,“今年夏季气温特别高,时间特别长,家里的水压一直保持稳定。”
  
  多年前,阜城只有一水厂、二水厂,日供水能力21万吨。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多,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及生活用水越来越大。而阜城供水能力一直没有扩大,供水瓶颈问题越来越突出,在特定时段甚至出现了超负荷供水。
  
  2015年9月,三水厂动工建设,设计供水能力40万吨/日,其中一期工程供水能力15万吨/日。一期工程于2020年1月1日竣工通水。目前,阜阳城区总人口超过百万,综合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商业用水现状,日需水量约为30万吨。三水厂加入后,目前日供水能力达32万吨。
  
  此外,市供水有限公司还新建了二水厂输水干管、升级了二水厂制水工艺、完成了智慧供水子系统等重点民生工程建设,阜城供水从水压、水量、水质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已经能够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市城乡建设局相关人士介绍,十年来,市供水有限公司的供水已经从日供水量7万吨的“捉襟见肘”,到日供水量32万吨的转变;从供水面积66平方公里、服务人口45万,到如今覆盖14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04万;从传统以人工为主的供水运营模式和粗放式供水服务的“保供水”,到如今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化”供水模式和点对点精细化供水服务的“供好水”,逐步成为皖北供水企业中的崭新标杆。
  
  助力阜阳向Ι型大城市目标迈进
  
  未来阜阳将不断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向Ι型大城市目标迈进,在此基础上,市供水有限公司将如何接续发展?
  
  市城乡建设局相关人士介绍,在项目建设上,将积极推进三水厂二期工程(供水能力25万吨/日)、城南配水厂项目工程、二水厂清水池工程、化验中心升级改造工程的开工建设;谋划实施二水厂原输水管线内衬工程项目;加大对中水设施的管理力度,实施中水泵站改造,建立健全中水运营调度系统、监控系统、抄收系统等中水运营体系,持续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快配套管网建设,畅通城市供水管网,同步实施老旧管网改造。
  
  在智慧化供水上,市供水有限公司智慧供水的初期平台,以调度系统升级改造项目为依托正在进行建设;逐步进行供水监测无线采集终端及供水监测无线采集系统、压力计、水质监测仪等设备的配套,智慧水务初期平台将逐渐完善。下一步智慧水务建设将利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技术,建立综合供水运营智能管理平台,加大供水设施、供水管网、供水运营情况数据监测的硬件投入,推进城市供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打造阜阳供水发展新动能,实现智慧供水调度指挥的全维度拓展。
  
  记者另外了解到,作为引江济淮工程的配套工程,四水厂已于今年6月份动工。四水厂设计取水能力60万吨/日,建设期540天。待四水厂建成后,将通过新建茨淮新河插花站提水至茨河铺闸下,再经加压站加压后通过管道输水至四水厂,向阜阳城区供水,阜城供水能力和城市发展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