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再现阜南

2023-6-28 09:34| 编辑: 刘黎 | 查看: 11940|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方松高/文 特约摄影 李占淮/摄|来自: 颍州晚报

且为亚成鸟,或可证明青头潜鸭已在本地繁殖

在阜南县四里湖拍摄到的青头潜鸭

      6月26日,阜南县摄影家协会主席李占淮在阜南县四里湖拍摄水雉时,意外发现世界极危鸟类——青头潜鸭,并用相机快速抓拍了数张高清照片。这也是时隔11年后,阜南摄影家又一次拍摄到青头潜鸭的影像。

      摄影家与青头潜鸭不期而遇
  
  “当天,我是去四里湖拍摄水雉。在小心翼翼寻找水雉时,意外与一只青头潜鸭打了个照面。”李占淮告诉记者,当时他沿着湖中坝子一侧慢慢前行,从坝顶探出头,观察坝子另一侧鸟类,意外发现距他约5米处有一只与众不同的野鸭子,是青头潜鸭!脑子闪出这个名字的同时,他的镜头也对准了青头潜鸭,对焦、连拍,记录下青头潜鸭从看到他时的一怔到两三秒后飞离的全过程。
  
  根据观察记录,青头潜鸭目前全球不足1000只。青头潜鸭被多次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且风险等级一直在不断升高,1994年被列为易危物种(VU),2008年升级为濒危物种(EN),2012年升级为极危物种(CR),一度面临着完全灭绝的危险。青头潜鸭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为世界极危物种,堪称鸟中的“大熊猫”。
  

  
      李占淮说,野生鸟类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因此鸟儿被称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和“监考官”。阜南县正是凭借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备受鸟类欢迎,成为了鸟类的栖息地、觅食地,也成为了候鸟的繁殖地和越冬地,其中不乏“国宝级”鸟类。
  
  亚成鸟或为青头潜鸭在阜阳繁殖的实证
  
  早在2012年,时任阜南县摄影家协会主席的张跃华,曾拍摄到青头潜鸭(成鸟)。近年来,阜南摄影家们先后拍到了东方白鹳和黄胸鹀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但一直没有拍到青头潜鸭。
  
  青头潜鸭常与白眼潜鸭等鸭类混群,不易分辨。另外,它生性胆怯,常栖息在湿地苇荡深处,不易发现。这或许也是阜南摄影家11年间未发现青头潜鸭踪迹的原因之一。
  
  李占淮此次发现的青头潜鸭,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它是一只亚成鸟(未成年鸟),或是青头潜鸭在阜南繁殖的实证。因为目前已是6月下旬,候鸟北迁早已完成,秋季南迁还未到时候,在阜阳看到南迁侯鸟亚成鸟只能是在秋冬季节(因其繁殖地在北方)。
  
  国内相关报道显示,青头潜鸭繁殖于中国东北地区及临近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流域,近年来繁殖地南扩至华北与华中地区,越冬于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最南可到东南亚地区。
  
  根据青头潜鸭近年来繁殖地有南扩趋势,是否有在阜南繁殖的可能?而这只青头潜鸭(亚成鸟)就是在四里湖繁殖的呢?
  
  “今年5-6月份,我带的研究生在阜南中岗四里湖和颍州西湖各发现一对青头潜鸭,并拍摄到了清晰照片。”阜阳师范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永民告诉记者,从目前掌握的观测资料看,推测部分青头潜鸭在阜阳繁殖,且全年居留于此。

  
  许多淮北平原新记录物种现身阜阳
  
  今年3月,阜阳师范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发布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分布有野生鸟类210种,比2017年增加6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37种,比2017年增加15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白枕鹤、黄胸鹀;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白额雁、小天鹅、黑鸢等。
  
  调查发现,许多淮北平原新记录物种现身我市,如黑翅鸢、暗灰鹃鵙、领雀嘴鹎等,显示出鸟类分布区快速向北扩展态势。同时还发现了鸟中大熊猫、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以及一些物种种群数量达到或超过国际重要湿地1%标准,如红头潜鸭、普通鸬鹚等。
  
  我市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属淮河流域,境内河流交错,主要河流有淮河、颍河、洪河、泉河等23条,湿地资源较为丰富。截至2022年底,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52.7%。丰富的湿地资源,为众多野生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