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金钟奖获得者庄云龙 个人名片 庄云龙,90后,出生于颍上县迪沟镇,现为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声乐教师。国家二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曾参加“CCTV-7军营大拜年”、安徽省新年音乐会等演出。代表作有民歌《好日子是那长流水》《清江恋歌》《喊一声王家坝》,歌剧《小二黑结婚》《风雪大别山》等。曾荣获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安徽赛区民族唱法金奖、第十五届全国声乐展演“优秀人才”称号等。 近日,由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民族)总决赛在四川成都落幕。安徽省音乐家协会推送的阜阳籍民族声乐选手庄云龙夺得第4名,荣获金钟奖。 “对于青年歌唱家来说,能获得音乐界国家级大奖,是一件令人振奋和鼓舞的事情。”庄云龙说,他从小就喜爱唱歌,有幸从事歌唱事业,在舞台上用赤诚之心为时代抒怀、为人民歌唱,是他感到最幸福的事。 谈获奖:真情实感才能唱好歌 记者:祝贺你荣获第十四届金钟奖。金钟奖是中宣部批准设立、由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共同主办的中国音乐界综合性专业大奖,代表着我国音乐赛事的最高水平,能介绍一下本次比赛的情况吗? 庄云龙:本届金钟奖比赛从今年5月开始,先后经历了省赛和全国选拔赛,最终85名选手入围决赛。决赛要求很高,先后经过三轮筛选,每一轮都要求选择中国古曲、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地方民歌等不同风格的歌曲。我一共准备了7首,前后经过数月练习、上台展示,才得以在决赛中发挥得较为出色。 我的演唱特色是声音比较高亢,很适合演绎一些振奋、嘹亮的民族歌曲。决赛曲目我选的是《江南四月水车忙》,描述了安徽人民春季农忙的场景。歌曲中穿插了劳动号子等吆喝呐喊声,极具感染力。 记者:你获奖有什么诀窍,可以分享给年轻的音乐爱好者吗? 庄云龙:我认为我没有什么诀窍,只有不断钻研,勤能补拙。我2015年开始参加金钟奖比赛,两年一届,连续参加了五届,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比如,唱歌时,感情必须真实流露,音色也要平易近人,符合群众的审美,形式上要新颖多样。所以,我在演绎新作品时,会下很大功夫进行研究。 其实,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准备。为了更好地演绎每一首歌曲,必须不断提高各方面综合素质,这也激发了我提升文化修养的热情。我每天都要读书,让我对歌曲的理解有了很大提升,我不再是内心空荡荡地唱,站在舞台上我也更加自信了。所以,我要对将来准备走歌唱道路的青年朋友说:一定要把文化课学好。 谈音乐:民歌是生活的一部分 记者:多年来,你精耕于民歌领域,并涉足歌剧、音乐剧等领域。你是怎样一路走来的? 庄云龙:小时候,我生活在颍上农村,姥姥、姥爷平时都很喜欢唱歌,我也喜欢唱歌。姥姥是安庆人,经常唱黄梅戏给我听,姥爷唱的劳动号子也让我印象深刻,我经常跟着唱。我还听村民们唱淮北梆子戏、豫剧等,觉得民歌特别亲切、特别接地气。可以说,民歌伴着我成长,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直到我在县城读高中,看到有的同学在学声乐准备考艺术院校,我很想唱歌,就报了艺考班。在艺考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学习美声唱法,但我经常听阎维文、王宏伟等老师的歌曲,觉得那种唱歌的状态特别舒服。后来我考上了安徽大学,进入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专业学习,真正开启了我的音乐之路。 记者:你曾师从国内知名声乐教育家邝实和著名歌唱家郁钧剑,他们对你有着怎样的影响? 庄云龙:这些年,我一直跟安徽艺术职业学院老师邝实学习声乐,他是一位特别会因材施教的老师。我走上民族唱法这条路,一定程度上也是受他的影响。他觉得我的外形、音质很适合民歌,加上我自己也感兴趣,就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直到现在。 近年来,郁钧剑老师从歌唱舞台转入音乐教学,指导更多像我这样热爱音乐艺术的年轻人更好地发展。作为学员,我在郁老师那里对民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比如,汉语咬字发音的特色决定了我们的民歌自带流动感、味道和色彩,这也是西方美声唱法唱不出来的韵味。我们应当回归到民族语言的本源,自强自信,将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记者:音乐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庄云龙:音乐是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歌唱能成为我的职业,是我的幸运和幸福。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声乐之路上不断耕耘。我觉得,不管什么类型的演员,一定要在舞台上摔打和磨练,积攒经验,才能懂得观众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歌剧对于唱、演、台词和形体的要求非常高,我特别幸运,赶上了民族歌剧大繁荣时期,有了很多舞台演出机会,我会好好把握。 谈传承:为民歌注入时代元素 记者:民歌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你认为,民歌的魅力在哪里? 庄云龙:民族声乐的传承发展不能只注重演唱技巧和演唱形式。我最初演唱民歌时,该用的技巧都用了,却很难触动观众的心灵。后来,我找到了原因——只有把自己融入歌曲,用真情去演唱,激起听众的民族自豪感,才是民族音乐的优势所在。解决“曲高和寡”的途径不是降低、牺牲音乐品质,而是要在坚守音乐品质的前提下,提升演唱者驾驭作品的能力。我相信,每个听众内心都向往快乐、纯善、优雅、崇高,这正是传统音乐的基本价值取向。 记者:你曾演唱过《喊一声王家坝》等歌颂家乡的歌曲。你认为,该如何用音乐和歌声讲好新时代故事? 庄云龙:最初看到《喊一声王家坝》这首歌时,我很有感触。因为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老家每年夏天都会发大水。发水时,家里常常进水,甚至在家里可以摸到鱼。所以,我能够深深体会到蒙洼人民一次次与洪水抗争的精神。作为一名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我眼含着泪水演唱这首歌曲,自己先被感动了。 这些年,我有幸一直在歌唱,我不仅在音乐厅里唱,还经常到田间地头唱,用歌声的力量,把希望传播出去,感染更多人,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园。下一步,我希望与更多本土音乐创作人合作,歌唱家乡,为民歌注入时代精神、融入本土元素。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