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喝羊汤,浑身暖洋洋”。寒风凛冽的冬天,走进羊肉汤馆,或者买几斤新鲜羊肉,自己做个火锅,撒上胡椒粉。一家人围坐一起,喝上浓浓一口,鲜香中带着辛辣,那滋味确实让人直流口水。 如今,冬天喝羊肉汤已经稀松平常,然而,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庭并不富裕的农村人来说,吃羊肉是过年才有的“奢侈”,平时是舍不得买的。 不舍得买羊肉,可以买羊心肺、羊头、羊龙骨解馋,特别是羊油,既有些许羊肉香,又特便宜,有时候甚至是白送,相较于当年几块钱一斤的昂贵羊肉来说,既实惠又划算。美中不足的是羊油更膻,更易凝固。 趁着冬日暖阳,赶大集买上几斤羊油,切些许剁成小块,在铁锅中炼一炼,待煸出油后放入葱、姜、干辣椒爆香,加水煮沸,下入手擀面条。烧开后盛上一大瓷碗,趁热吃上一口,虽然不及羊肉汤鲜浓,也满口留香。 父亲爱用羊油包包子。鲜羊油剁碎,胡萝卜切成小丁,葱姜蒜剁成末,粉丝泡发后剁碎,用发面包包子上锅蒸熟,菜香扑鼻、油香四溢。趁热吃一个,确实美味,当年正在长身体的我一顿能吃三四个。 不炼制的生油较炼好的熟油做菜味道更鲜,然而不易保存。为了保鲜,冬天里要把鲜羊油挂在屋檐下晾干,吃的时候,现切,但要时刻小心老鼠、黄鼠狼甚至是小猫偷吃。 为了长时间保存,新鲜羊油要全部炼制好,盛在大海碗里,趁热放一根细麻绳,半截浸入热油,半截留在外边。一夜过后,羊油凝固,提着绳子的一头,就能把羊油整块从碗里提出来,再系在房梁上。吃的时候,用菜刀切下一些。 有时候,可以用刚炼出锅的热油冲辣椒油。羊油炼好后,用勺子盛出来,倒入准备好的半碗辣椒粉中,用筷子搅拌一下,也趁热放入一根细绳,待凝固后从碗里提出来。这样做出来的羊油辣子,不论是拌面条还是炒菜,都很美味。 羊油虽然既便宜又美味,却并不是家家都吃。除了因为有些人不能忍受羊膻味,或者嫌刷锅洗碗费柴,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家里的耕牛。 用刷锅洗碗水饮牛,牛既爱喝,又不浪费,一举两得。然而,粘过羊油的锅,再去刷锅洗碗,这样的水,牛是不喝的。牛是农家的宝贝,在农忙时天天辛苦干活,到了冬天,得好好休整一下,为了让牛吃得更好一点,想吃羊油,也得忍着了。 羊油与羊肉、羊骨同煮,味道更鲜美。在羊肉汤馆,有经验的老师傅煮羊肉时,会放入一些羊油和羊大骨,与羊肉一同熬制,羊油的鲜味、羊大骨的香味,融入羊肉汤锅里,让羊汤更加醇厚鲜香、回味悠长。 今天,羊油还是那么便宜,只要两三块钱一斤。然而,想要买到质量上乘的羊油,却非易事。商场超市里基本没有它的身影,只有到牛羊肉一条街或是赶大集才能买到上等本地山羊油。要想买到口感更好的羊网油,就需要提前预订,或者是早早起来购买,不然就会被羊肉汤馆买走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几十年转眼已经过去了。如今,每当喝上一碗暖暖的羊汤,就会想起父亲用羊油包的包子,想起挂在屋檐下的状如大碗的羊油。我也会偶尔到牛羊肉摊买一些,做一顿羊油糊汤面,或者烩一锅羊油大白菜,回味一下当年的味道,回忆那个用羊油来解馋的年代……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