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已故老兵吴文才的后人 捐赠35件革命文物史料

2025-4-8 09:07| 编辑: 刘黎 | 查看: 2442|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牛桂芹 通讯员 赵俊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一枚枚斑驳的军功章,一张张泛黄的戎装照,记录着一位老兵生前的铁血荣光。近日,已故抗美援朝老兵吴文才之子吴军,代表家人将父亲珍藏的35件革命文物史料捐赠给颍州区人武部。这些承载着红色记忆的珍贵物件,将通过安徽革命军事馆向公众展示,让更多人见证那段烽火岁月中的英雄故事。

吴军捐赠的革命文物史料

  吴文才1921年出生于涡阳县。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他随部队转战徐州,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二师四团。

  1951年9月,吴文才作为坦克手,随同部队奔赴朝鲜战场。在铁原394.8高地战斗中,按照上级部署,吴文才所在坦克排负责一线支援。战斗中,步兵战士们都趴在掩体里,吴文才和战友驾驶坦克隐藏在山洞里。战斗进行到第二天下午,敌人在5辆美制坦克的支援下发起进攻。我军坦克瞬间从山洞里冲出,火力交织中,“咣”的一声,吴文才眼前一黑,脑袋嗡嗡作响,浑身像被雷击一样颤抖,耳朵也听不清楚了。

  车长最先反应过来,发动坦克向敌人驶去。眼见距离敌人越来越近,吴文才顾不得多想,操作火炮向敌人发射。只见一团火光亮起,浓烟过后,敌人的一辆坦克被他当场击毁。结束战斗休整时,吴文才才注意到,他们的坦克被敌人的一颗炮弹击中。所幸当时距离较远,加上被命中的又是坦克装甲最厚重的部位,才逃过一劫。这次战斗也给他留下了后遗症,左耳听力严重受损,后来左耳失聪。几年前,谈及那只丧失听力的耳朵,吴文才自豪地说:“用一只耳朵换敌人一辆坦克,太值了!”

  在朝鲜战场上,吴文才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1953年10月被评为抗美援朝优秀战士。1953年他返回国内,1969年转业到阜阳,直到退休。

  2024年11月9日凌晨,吴文才因病去世,享年103岁。

  “父亲去世后,我们对他的遗物进行整理,发现不少他的军装照、部队立功受奖证书等。”吴文才的儿子吴军介绍,近期他们在媒体上看到安徽革命军事馆征集革命文物的消息后,兄弟四人经过商议,决定将父亲的35件革命文物史料捐赠出来,“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历史,传承爱国精神。”

  记者了解到,这35件革命文物史料中,有军装照、军功章、部队颁发的立功喜报、装甲兵部队证明等。

  颍州区人武部相关人士表示,这是他们接收到的数量最多的一次个人捐赠。这些革命文物史料将由阜阳军分区移交至安徽革命军事馆,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实物资料。

吴军(左)进行捐赠签字

  链接

  安徽革命军事馆征集革命文物史料

  安徽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决定在合肥市建设安徽革命军事馆。该馆将集中展示中国共产党在安徽领导的武装斗争史、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和新时代强军兴军伟大实践,同时延伸展示安徽军事历史文化和军事地理信息,着力打造传承红色基因、宣扬强军成就、普及国防教育的红色文化殿堂。

  作为我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革命军事馆,建成后将免费向社会开放。目前,阜阳军分区正在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各类革命文物史料和藏品。

  征集范围包括:反映古代、近代与安徽有关的军事活动的文物史料及相关线索;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安徽领导革命斗争的文物史料及相关线索;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驻皖部队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参加安徽经济建设及双拥共建活动的文物史料及相关线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驻皖部队强军兴军的重要文物史料及相关线索;反映皖籍军人贡献的有关文物史料及相关线索。

  征集方式灵活多样,可采用直接交送、快递邮寄等方式。对于不便寄送的大型资料或实物,征集单位将派专人上门接收。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