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锁红色文化传播 “流量密码”

2025-8-4 09:57|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893| 评论: 0|原作者: 罗会芳|来自: 阜阳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创”重要论述要求,阜阳红色文化传承取得丰硕成果,在理论研究、文旅产业、文化教育、文艺创作等领域取得显著进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要紧跟时代步伐,找到“流量密码”,创新表达方式,构建阜阳红色文化立体化传播路径,推动红色历史从“教科书”走进“朋友圈”,通过互联网联结千家万户,走进群众心里,让闪耀在皖北大地上的信仰之火焕发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


阜阳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英雄群雕。全媒体记者 庞诚 摄


  深挖红色文化IP

  让红色话题“上热搜”

  作为一座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阜阳红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1925年8月阜阳第一个党组织成立,到1928年4月安徽省第一个红色政权在这里诞生;从刘邓大军、陈粟大军转战阜阳,到孕育出感人肺腑的“王家坝精神”……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阜阳留下辉煌丰厚的党史资源,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形成独具特色的阜阳红色文化。

  经过多年挖掘研究,阜阳已有“四九”起义、“刘邓大军在阜阳”等众多红色文化IP。然而,要在互联网时代讲好红色故事,仅靠书籍、展陈等方式远远不够。随着短视频等新媒体迅速普及,图文表述的传统叙事难免让人觉得过于“硬核”,表达方式上存在“吸引力赤字”,内容传播方面存在“次元壁”,亟待取长补短,紧跟时代步伐,创新传播方式。

  让阜阳红色文化IP从“红色关键词”转变为“热搜符号”,需要的不仅是“流量灌溉”,更需要红色历史叙事的“基因重组”。让尊重历史的叙事春风化雨、贴近生活,不能单纯借助图文表达方式,而要把握互联网时代传播特点,通过创新表达方式,引领网友把“历史往事”转化为“身边故事”。比如,针对“四九”起义,可以发起红色遗迹“换装”挑战,借助实景照片、AI工具等让历史照片完成“变装”(如“四九”起义指挥部旧址今昔对比),通过回顾革命历程,展现新时代阜阳风貌;发起“红色一分钟”历史对话活动,鼓励创作讲述阜阳红色故事微视频,如解密中共皖北特委初创事迹等,讲述红色故事,重温革命艰辛;发起追寻“四九”起义足迹马拉松活动,鼓励参赛者打卡红色地标,发放“四九”起义数字勋章等。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深挖阜阳已有的红色历史文化IP,精心设计活动主题和内容,用大家喜闻乐见、方便参与的方式优化阜阳红色文化叙事,提升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度,增强传播内容的话题度和影响力,让热搜榜不断亮起“阜阳红”,让阜阳红色记忆在算法时代获得更多流量加持。

  打造红色文化“元宇宙”

  突破红色体验“次元壁”

  红色文物和红色遗址是红色历史的实物见证,依托红色文物、红色遗址打造红色场馆,在传承红色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需进一步提升阜阳红色场馆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红色场馆内部建设要突破展示、陈列和保护的局限,进一步优化升级,把原本单一的“我展你看”升级为“自由体验”;另一方面,推进红色场馆内展外延工作,不仅能让人们进入场馆体验红色文化,也可让红色场馆与周边地标、景点协调联动,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开发线上“中国共产党阜阳历史展云展厅”,扩大传播覆盖面,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阜阳红色历史文化。优化升级场馆展陈布局,运用“AI+”技术,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3D建模、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对红色历史相关文物、古籍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展示,打造红色历史数字化感知体验项目。比如,开发“阜阳人的精神密码——风雨王家坝”项目,通过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按照一定故事脉络,搭建体验王家坝开闸蓄洪全过程数字化交互环境,让参观者沉浸式体验专属阜阳的历史记忆。

  二是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注重发挥阜阳红色场馆现代价值,与开发红色文旅项目相结合,开辟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旅游线路,以知名红色地标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在展现阜阳红色文化魅力的同时,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前,阜阳市已建成24个红色旅游点,发布4条红色旅游线路,共同构成阜阳丰富的红色文旅资源。可以对相关线路进行开发优化,发挥红色场馆在阜阳文旅线路中承上启下的作用,让人们在参观游览、参与活动中深入了解阜阳革命历史,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三是对红色场馆进行由内而外全面升级,优化观展体验,将红色文化“陈列馆”改造升级为结合虚拟与现实的“元宇宙”,让红色场馆从接触红色文化的“一方场地”,转变为传承红色精神的“璀璨星河”。

  强化红色故事“二次创作”

  培养更多“红色UP主”

  对阜阳红色历史事件进行挖掘、研究,整理出的历史遗迹、历史人物、精神谱系等,有着广阔的拓展空间。“红色遗迹”是承载红色事件的载体,“红色人物”是参与、见证红色事件的灵魂,“红色精神”是激扬红色文化的力量……以此为抓手,整合提炼“阜阳红色故事”,用“红色遗迹”承载“红色人物”的实践,让“红色精神”变得更加鲜活感人,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力量。以“阜阳红色故事”弘扬传承红色文化,既要充分考证故事中人物、地点、事件的真实性、准确性,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也要注重把握时代特征,融入人们喜闻乐见的新元素,创新“红色故事”表达方式。

  要结合创新手段,激发网民特别是青年网民“二次创作”热情,让“数字原住民”成为“红色UP主”,激励他们对“阜阳红色故事”进行再创作再转化,打造一系列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红色文化作品。比如,“穿越1928”沉浸式直播,由主角扮演情报员,带着观众完成“密信传递”互动任务,让观众以“穿越时空”的观感支援“四九”起义;举办“如果‘四九’起义有朋友圈”条漫创作比赛,设置“最燃混剪奖”“最大脑洞奖”等。

  鉴于红色文化内容的特殊性,应本着尊重历史、禁止亵渎、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原则,对“二次创作”的阜阳红色故事给予专业指导和严格审核。在相关部门指导下,组织成立“阜阳红创联盟”,招募高校创作者参与,为他们“二次创作”提供史料素材包与流量扶持,以促进红色文化传播、增强红色文化认同。

  (作者单位:阜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本文为阜阳市2024年社科规划课题【FSK2024094】阶段性成果)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相关分类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