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经济蓬勃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特别是直播带货,让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插上“数字翅膀”飞入千家万户。当前,我市不少村干部抓住机遇,积极“触网”,主动拿起手机这一“新农具”,练好直播这一“新农活”,宣传惠农政策,帮助农户带货……近日,记者先后来到两位村干部的“直播间”,看看他们是如何带领村民“云共富”的。 “养老保险是一年一缴好,还是一次性补缴好?”10月13日下午4时,在拥有16万粉丝的“皖北生姜村干部”抖音直播间里,颍州区马寨镇宋寨村副书记张欢欢准时出现,回答网友提问。 镜头前,这名“80后”村干部主播语气亲切,对各类政策对答如流。但鲜少有人知道,数月前,她和团队成员对剪辑软件还不太了解,面对镜头也会感到紧张。 “回答不出问题怎么办?没人关注怎么办?”今年3月18日开设账号之时,13名村工作人员心头还满是担忧。 “不熟悉的政策,去上级部门问,剪辑从头学,就这样干!”这群“新农人”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迈出了“进军”抖音的第一步。制作的视频发布后,效果出乎意料。几万浏览量,给了团队一针“强心剂”。“好像并不难。”张欢欢说。 工作之余,张欢欢带头啃“硬骨头”,逐个整理乡亲们咨询最多的育儿补贴、养老保险、低保政策等问题,直到弄懂弄透。深夜,她还要学习视频剪辑,回复后台私信。“虽然前期投入精力巨大,但网友的肯定和正向反馈,让我越做越有成就感。”张欢欢说。 通过简明、直观的视频内容,和张欢欢清晰明了的讲解,乡亲们“秒懂”的政策越来越多。今年前三季度,宋寨村的养老保险缴纳率跃居全镇第一名。 随着粉丝越来越多,直播间功能也不断“扩容”,不仅是“政策讲堂”,还成为特产集市。如今,这个一天未间断过的直播间成了一座桥,一头连着村务,另一头承载着乡亲们田间地头的期盼。 “我们去地里帮忙卖生姜,刚开始还比较担心。”张欢欢回忆道。然而,迎接团队的却是惊喜——第一次直播卖姜,1个小时就成交100多笔。这次直播的成功,让团队看到了直播助力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 比起目前取得的成效,更令张欢欢高兴的是,村干部们对拥抱移动互联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区里经常组织数字培训,我们积极参与,不断学习,业务技能得到了很大提升。大家的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转变,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学习。” 说起直播助农带货,在几十公里外工作的吴全更有故事。 结束了一天日常工作,颍上县五十铺乡五十铺社区党支部委员吴全准时将手机架好,点亮补光灯,整理一下衣领,就和同事一道开启了直播。“今天带来的是咱们老乡家自己晒的红薯粉丝,还有香喷喷的西瓜酱豆……”这名2019年投身社区工作的退伍军人,如今已是一名乡村“主播”,在抖音平台拥有近3万粉丝。 每晚雷打不动的“乡味之约”,始于2024年12月2日。那天,吴全第一次发布抖音视频,竟收获了18万次观看和200多条留言。评论区里,有在外工作的颍上老乡倾诉乡愁,也有周边村镇的乡村干部前来“取经”。小小的星火,瞬间点燃了吴全和同事直播助农带货的信心。 “我们卖的不仅是特产,更是乡愁。”吴全发现,直播间里最受欢迎的,是那些充满本土风味的“土货”:暄软筋道的手工地锅馒头,风味独特的江口王五煎饼面筋,味道浓郁的阜阳格拉条,还有村里人自己种的芝麻叶、散养的土鸭蛋……这些在城市超市难觅踪影的“家乡味”,成了连接游子与故土的纽带,经常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 在直播间,吴全既宣讲最新的惠农政策,也不遗余力地推广最地道的特色农产品。尽管粉丝量不算大,但他这份扎根乡土的坚持,却结出了实实在在的硕果。一份份网络订单,正将不少“养在深闺”的农产品送上“云端”,帮助农户拓宽了销路,增加了收入。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3.22亿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9.2%。当互联网的触角深入乡村,我市越来越多像张欢欢、吴全一样的村干部开始主动走向镜头,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各级部门也在增加针对村干部和种粮大户的电商培训活动与频次,帮助他们掌握数字技能,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农村电商培训88场,5000余人次受益。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