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财政局印发《市级过紧日子支出事项负面清单》(以下简称《负面清单》),通过划禁区、强管控、严监督等举措,将过紧日子要求转化为具体可执行、可监督的制度规范,进一步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重点领域支出。 《负面清单》以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遵循,全面衔接省、市相关政策文件,聚焦预算管理、公务活动、资产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等10个重点领域,系统梳理100条具体禁止性行为,明确财政资金支出“红线”和“禁区”。 《负面清单》将管控关口前移,重点强化预算源头约束。严格预算执行刚性,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建立完善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机制,要求涉及财政增支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出台前,须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严禁出台溯及以前年度的增支政策,避免形成“政策刚性”与“财政压力”的矛盾;严格项目支出申报和审核,防止资金闲置浪费、套取骗取财政资金等行为,从源头上提升资金安排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针对公务支出中易出现的“跑冒滴漏”问题,《负面清单》对差旅、会议、培训、因公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高频公务活动制定精细化管控标准,通过明确各项管控要求,着力压缩非必要、非刚性支出,推动各部门将过紧日子要求融入公务活动的每个环节,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为推动过紧日子成为常态,我市财政部门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健全支出行为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对超标准、违规支出等行为实时预警,实现“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理”。同时,将过紧日子要求落实情况纳入日常财会监督、绩效评价重点内容,把评估结果与部门预算安排相挂钩,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