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百年阜太路的前世今生

2025-10-23 09:38|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022|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余波 文/ 摄|来自: 阜阳日报

   今年国庆假日期间,太和县人民路颍河大桥建成通车的消息备受瞩目。这座现代化大桥的落成,为有着103年历史的阜太路添上了新注脚。

  从郑渡口的摆渡往来,到今日的桥梁飞架,这条连接阜城与太和的主干线, 打开了阜城的北大门,见证了阜阳交通的发展变迁。

郑渡口清代古门楼。


  百年道路的沧桑巨变

  阜城颍州中路与颍河西路交叉口的巨川广场,曾是老汽车站所在地,也是阜太路南端的起点。从此处向西北约30公里,便可抵达位于颍河北岸的太和县城。

  据《阜阳地区公路志》记载,1922年以前,阜太路仅是古“颍州大道”的一部分。1922年至1924年间,“华洋义赈会”以工代赈,将这条古道修建成5 至7 米宽的土路。当时路基低洼、线形弯曲,阜阳至亳州仅能勉强通车。

  1932年,国民政府将古“颍州大道”列入归祁干线( 商丘—祁门)和归信干线( 商丘—信阳)公路系统,阜太路成为这两条干线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10月,在民国安徽省公路局工程师聂贻庆的协助下,沿线地方政府征用民工对道路进行修整,将路基加宽至8米,为部分路段铺筑碎砖路面,于1936年5月竣工。“ 那个年代皖北农村多是茅草屋,砖瓦都很稀缺。”今年92 岁的颍泉区宁老庄镇居民宁文芝回忆道,“ 解放前的阜太路只相当于现在的田间小道,牛拉的太平车勉强能够通行。”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阜太路屡遭破坏。1938年6月9日,为阻止日军进攻,国民政府下令扒开位于河南郑州市区北郊17 公里处的花园口堤坝,造成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黄泛区。阜太路因此受损严重,直至1945年11月才修复通行。解放战争期间,道路再次被毁,1950 年经人民政府组织修复后才恢复通车。

  道路升级带动区域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阜太路迎来新生。1956年,阜阳专区借鉴阜蚌路经验,开始在阜太路铺筑砂礓路面;1957年后对部分路段裁弯取直,实现晴雨通车;1965年,将路面加宽至6米,并开始铺筑渣油。

  道路的改善催生了沿线乡镇的发展。宁文芝说:“ 新中国成立前阜阳到太和主要依靠颍河水路,新中国成立后阜太路的建设带动了沿线乡镇的兴起。”

  1957年,阜太路从行流改道闻集,向北近乎直线。1958年,阜阳至张庄5公里弯路被裁弯取直,走向与现今基本一致。

  “1958年到1960年搞‘河网化’,用开挖阜太河的土堆出了阜太路的路基,实现了‘河成路就’。”宁文芝说,宁老庄就是依托阜太路带来的交通优势发展起来的新兴乡镇。

  据1945 年成书的《阜阳县志续编》记载,当时宁老庄地区分属古庙乡和丁寨乡。1940年,曾任国民党政府联保主任的宁林章在宁老庄东边的宁庙开粮行,开启了当地的集市贸易。1958 年,因宁老庄靠近阜太路,阜阳县在此设立宁老庄人民公社;1992年设镇;2006年姜堂镇并入,形成现在的宁老庄镇。

  桥梁建设打通交通节点

  如果说阜太路打开了阜城的北大门,那么沿途的桥梁就是这扇大门上的关键节点。

  “ 阜阳城的北大门——颍州路泉河大桥,民国初年建成后,结束了阜太路必须经过泉河渡口的历史。建成时,它是一座木结构桥梁。”今年91 岁的北城小学退休教师周世忠说,抗战时期,为阻止日军进攻,国民政府烧毁了这座木桥。此后半个多世纪,这里先后建造了单车道中水位木便桥、半永久式双悬臂桥、混凝土桁架桥和双曲拱桥。2001 年,由阜阳市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颍州路泉河大桥建成通车,主桥全长526 米、宽22 米,采用预应力混凝土T 型梁结构。“24年过去了,这座桥依然巍然屹立,车辆行人日夜不息。”周世忠感慨道。

  而阜太路的终点——太和县郑渡口,明清时期曾是太和县重要渡口,除粮食运输外,还有食盐、布匹、洋货等大宗商品交易,现存的清代古门楼就是当年的固定交易场所。

  2021 年,这座古门楼经过修缮,成为太和粮仓主题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4 年,郑渡口曾用木船搭接浮桥维持交通;1972 年,省交通局投资151 万元在此建设太和县颍河桥,被当地人称为“ 太和一桥”;1975 年7 月,“ 太和一桥”通车,打开了太和县的南大门;2018 年,因年久失修,该桥被拆除。

  进入新世纪后快速发展

  进入新世纪,阜太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阜阳市提出规划建设城市经济圈,推动以阜城为中心、五县(市)为副中心的一体化发展,首要任务就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05 国道阜太段改建工程”被列入2011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使阜太路成为阜阳连接周边县( 区)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该工程起点位于105 国道太和颍河二桥南端,终点位于原阜阳市过境路桥收费站处,全长27.908 公里,设计为车速80 公里/ 小时的一级公路,双向六车道,路基宽33.5 米,工程总投资6.83亿元。

  “2011年4月工程全面开工,2012年8月全线建成通车,阜阳、太和两地的时空距离从1 小时缩短至40 分钟。”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多年来,这条快速通道对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方便群众出行、改善投资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6月,太和县启动人民路颍河大桥及接线工程项目,北起沙河路,跨越沙颍河、滨河路,南至颍南路,全长约1.002公里。今年国庆假日期间,这座主跨达140米的现代化钢结构连续箱梁桥建成通车,如长虹卧波,与百年阜太路相依相伴,继续为阜阳交通贡献力量。

  从土路到沥青路,从渡口到桥梁,阜太路百年变迁史,正是阜阳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这条百年老路以崭新姿态,继续担负着连接城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使命。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